上个月陪姑姑去民政局咨询后事安排时,她突然问我:“你说海葬怎么样?听说不占地方,还环保。”我愣了一下,印象里丧葬相关的事总带着沉重的仪式感,海葬对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来说,好像有点“遥远”。直到工作人员拿出价目表,我才发现原来海葬的费用比想象中更贴近生活,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几年上海选择海葬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
我原以为海葬会涉及船只、场地、仪式这些复杂环节,收费肯定不低。但翻开服务清单,基础项目的费用其实很清晰。工作人员说,最常见的集体海葬服务,包含骨灰处理、专用骨灰盒、乘船出海、集体告别仪式这几项,费用大概在1200元到1800元之间。“骨灰盒是可降解的,用特殊材料做的,入海后会自然溶解,不会污染环境。”他指着样品解释,“乘船的话是集体出海,一艘船大概承载20到30户家庭,所以平摊下来费用就低了。”我注意到价目表上还有“个性海葬”选项,工作人员说那是针对希望单独出海、有定制纪念仪式的家庭,费用会高一些,大概3000到5000元,包含专属船只、纪念卡片制作等,不过选择的人相对少,大部分家庭还是倾向集体海葬。

让我意外的是政府补贴政策。姑姑是上海户籍,工作人员说她这种情况可以申请补贴,“上海从2019年起就提高了丧葬补贴,选择海葬的话,除了常规的丧葬补助,还能额外领2000元海葬专项补贴。”他算了笔账:假设基础集体海葬费用1500元,扣除2000元补贴,相当于“倒找”500元。我追问非户籍的情况,他说非上海户籍的逝者如果在上海办理海葬,基础费用和户籍居民一样,但补贴可能只有1000元左右,具体要看家属是否有上海居住证或社保记录。姑姑听完笑着说:“这么算下来,比买墓地划算多了,还不用操心后续维护。”

除了费用,工作人员还提到了海葬的“隐性成本”——纪念。“很多家属担心海葬后没有实体纪念物,其实我们有几种方式。”他拿出一本纪念册,里面有集体海葬的合影、海域坐标证书,还有可以线上查询的“海洋纪念墙”,输入逝者信息就能看到专属纪念页面。姑姑翻着纪念册说:“我妈生前总说‘死后别占土地,撒到海里挺好’,现在看来不仅花钱少,还能让她‘回家’。”我突然觉得,海葬的费用数字背后,其实藏着对生命更轻盈的理解——不是用墓碑的重量衡量思念,而是让骨灰化作海浪的一部分,和自然融为一体。

上海海葬收费大概是多少-1

离开民政局时,姑姑把价目表折好放进包里,说回去和家人商量。我看着她的背影,想起刚才工作人员说的“去年上海海葬服务超过5000例,比十年前翻了三倍”。或许越来越多人选择海葬,不只是因为费用合适,更是因为这种方式让告别少了些沉重,多了些对自然的敬畏。如果你也在考虑上海海葬的费用,不妨像我们这样去民政局或殡葬服务中心问问,那些具体的数字里,藏着比价格更温暖的答案。

上海海葬收费大概是多少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