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爷爷走的时候留下话,说不想占着墓园的地,想让骨灰撒进海里。他一辈子在胡同里住,总说“人活一世,草木一秋,最后别给后人添麻烦”。那会儿我和爸妈蹲在灵堂里商量后事,提起海葬,心里都没底——北京的海葬地点,到底该选哪儿呢?

一开始我以为海葬就是从北京的海边出发,查资料才发现,北京本地没有海港,海葬都得从周边的港口走。市民政局合作的服务机构列了几个常用地点,天津港、秦皇岛海域、烟台港,还有偶尔开放的大连航线。每个地方的航线、仪式安排、甚至连撒骨灰时能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,挑起来还真得费点心思。

北京海葬地点选哪里比较好呢-1

先说说离北京最近的天津港。从北京南站坐高铁到天津站,再转车到塘沽港,全程不到两小时,对我们这种家里有老人、经不起长途奔波的家庭来说,这点太重要了。去年春天陪邻居张阿姨去参加过一次天津港的集体海葬,码头有专门的告别厅,墙上挂着“魂归大海,情留人间”的横幅,仪式上有工作人员念悼词,还会给每个家庭发一本纪念册,里面有撒骨灰时的照片和定位坐标。张阿姨说,她老伴儿生前总念叨“天津卫的包子好吃”,从天津出发,就像老爷子又“逛”了趟他喜欢的地方,心里踏实。不过天津港的航线大多是集体海葬,春秋两季人多,得提前三个月预约,想选个特别的日子可能得碰运气。

再远一点是秦皇岛海域。去年夏天帮同事李姐查过,她母亲喜欢看海,尤其爱秦皇岛的鸽子窝公园,总说“那儿的海鸥跟人亲”。秦皇岛的海葬航线从山海关港出发,航行时间比天津港长一个多小时,能开到渤海湾深处。李姐参加的是小众定制航线,就她们一家人和两位工作人员,船开出去后,船长会特意绕到有海鸥群的地方,撒骨灰时海鸥跟着船飞,她说那一刻觉得妈妈真的“回家”了。不过从北京到秦皇岛得开三个多小时车,要是遇到节假日高速堵车,就得更早出发,对体力是个考验。

还有烟台港的航线,适合想让骨灰“走得更远”的家庭。我叔公去年选的就是这儿,他是老海军,总说“大海是咱的第二故乡”。烟台港的航线能到黄海海域,航程更长,工作人员说骨灰撒在这儿,洋流会带着骨灰慢慢“漂”,就像老爷子还在“巡航”。不过烟台离北京最远,得坐高铁四个小时,而且航线班次少,一年就春夏两批,想赶上得盯着民政部门的通知。

北京海葬地点选哪里比较好呢-2

选地点的时候,除了距离和风景,还得想想逝者的心愿。我爷爷生前爱听相声,总说“人多热闹”,最后我们选了天津港的集体海葬。那天码头上有二十多个家庭,大家穿着黑衣服,却没人哭哭啼啼,有人说“咱爸爱凑热闹,这下有伴儿了”,有人念叨“风从海上吹过来,就当是他们在说话呢”。撒骨灰的时候,我把爷爷生前常戴的老花镜摘下来,和骨灰一起放进降解罐,看着罐子沉进海里,突然觉得,地点选对了,心里的那块石头就落了地——不是选哪个港口更好,是选哪个地方更能让他“舒服”。

后来跟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聊天,他们说这几年北京选海葬的家庭越来越多,光去年就有三千多份申请。其实不管是天津港的热闹,秦皇岛的海鸥,还是烟台的远海,核心都是让逝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归于自然。选地点的时候,多跟家里人聊聊逝者生前的喜好,问问自己“要是他还在,会想从哪儿出发呢”,答案往往就藏在那些日常的念叨里。毕竟海葬不是终点,是念想的开始——以后每次去海边,吹着海风,就当是他们在身边,轻轻说“我挺好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