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深秋,我陪着一位老友来到大连的海边。他手里捧着一个素色的骨灰盒,里面装着他逝去的父亲。老人临终前说,想回到年轻时当兵守过的这片海。那天海风很轻,夕阳把海面染成温暖的橘红色,我们沿着海岸线慢慢走,寻找一个能让思念安稳停靠的地方。其实在大连,有不少这样承载着故事的海岸线,它们安静地卧在城市边缘,用浪花和礁石,见证着一场场温柔的告别。
星海湾西侧的礁石群是很多人私藏的去处。从星海广场往西南走,绕过热闹的游乐场,穿过一片松林就能看到那片灰黑色的礁石。这里没有沙滩,只有层层叠叠的岩石伸向海里,退潮时会露出大片平整的礁盘。去年冬天我来的时候,遇到一对老夫妻正在摆放鲜花,老爷爷用手帕仔细擦拭着礁石上的青苔,说这里能看见跨海大桥的灯光,老伴生前最喜欢晚上看万家灯火。礁石缝隙里常有小螃蟹爬过,海鸟在头顶盘旋,涛声混着风声,像一首自然的安魂曲。
沿着滨海路往东南走,棒棰岛景区外围的滨海路段藏着更静谧的角落。过了石槽村的渔港,路边有一处未开发的观海平台,木质栈道延伸到悬崖边,脚下就是湛蓝的海水。记得有位渔民告诉我,这里的洋流是顺时针旋转的,当地人说这样的水流能带着思念去往更远的地方。春天的时候,平台下的野蔷薇会爬满岩壁,白色的花瓣落在海面上,随波逐流的样子,让人想起"化作春泥更护花"的诗句。有次清晨来散步,看到有人在这里撒下花瓣,骨灰混着花瓣飘向深海,没有哭泣,只有家人彼此依偎的背影。
如果想找个有仪式感的地方,黑石礁公园的防波堤是不错的选择。这里的礁石因为含铁量高而呈深黑色,形状像一只只俯卧的巨兽。防波堤尽头有座红白相间的灯塔,虽然早已不再使用,却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坐标。去年重阳节,我在这里遇见一群中年人,他们带着老人最爱的白酒和象棋,在灯塔下摆了张小桌,一边下棋一边聊天,就像老人还坐在他们中间。涨潮的时候,海浪拍打防波堤的声音格外清晰,仿佛在回应人们的絮语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周末游客较多,最好选择工作日的清晨或傍晚前来。
最让我难忘的是旅顺老铁山附近的海域。那里是黄渤海的分界线,海水因为密度不同而形成天然的交汇线,站在悬崖上能清楚看到"泾渭分明"的奇观。有位研究海洋的教授曾说,这里的海水会带着骨灰穿过渤海海峡,去往更广阔的海洋。去年冬至,我陪一位阿姨来这里,她把丈夫的骨灰和撕碎的船票混在一起撒向海中——他们年轻时是跑船的,丈夫总说要带她看遍所有的海。那天海面上浮着零星的冰碴,阳光却很好,阿姨说看到分界线的时候,突然觉得生和死或许就像这两片海,看似分离,其实早已融为一体。
在大连的海边行走,常常能遇见正在撒骨灰的人们。他们大多沉默着,有人会带束鲜花,有人会带瓶老酒,有人只是静静站着,让海风吹乱头发。其实比起具体的地点,更重要的是那份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。如果你也需要为亲人寻找这样一片海,不妨避开旅游旺季的喧嚣,选个晴朗的日子,带着他们生前喜欢的东西,在退潮时来到礁石边。当骨灰随着海水慢慢散开,你会发现,大连的海不仅有浪漫,更有包容万物的温柔。记得离开时把带来的物品带走,让这片海永远保持它本来的样子,就像我们对逝者的记忆,永远干净而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