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春天,父亲在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,他想回到年轻时当兵守过的那片海。作为子女,我们尊重他的遗愿,开始着手了解骨灰海撒的相关事宜。原本以为这是个简单的流程,真正接触后才发现里面有不少需要仔细考量的细节,尤其是费用方面,不同渠道的报价差异让我们一度陷入选择困境。
最初联系的是市区的殡仪馆,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有固定合作的海撒服务团队,基础费用包含骨灰运输、船舶租赁和基础礼仪服务,大概在六千元左右。但当我们提出想在海撒时播放父亲生前喜欢的军乐,并且需要准备可降解的骨灰坛时,对方表示这些属于增值服务,需要额外支付一千二百元。后来通过朋友介绍,我们找到了一家专门做生态殡葬的服务公司,他们的套餐里已经包含了鲜花簇拥、纪念证书等项目,整体报价反而比殡仪馆低了八百元,还能根据家属要求调整出海时间。
在对比过程中,我们发现公益海撒是个不错的选择。市民政局每年会组织两次集体海撒活动,家属只需承担骨灰盒和部分耗材费用,大约一千五百元。但这种方式需要排队等候,而且出海时间固定在工作日,考虑到外地的亲戚们要请假赶来,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选项。值得注意的是,所有正规机构都强调不会收取"撒海费",那些声称能选择"风水宝地"的高价服务,其实都是没有资质的中介在炒作概念。
整个办理过程比想象中顺利,最终花费七千三百元,包含了可降解骨灰坛、全程摄影、家属乘船随行以及纪念画册制作。当载着父亲骨灰的白色花瓣融入碧波时,我忽然明白,这些费用不仅仅是服务的价格,更是让逝者体面离去的安心保障。现在回想起来,选择海撒不仅是遵从父亲的遗愿,也是我们对绿色殡葬理念的认同,那些关于费用的纠结,最终都化作了对生命最温柔的告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