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爷爷走的时候留下了一句话:“别给孩子们添麻烦,骨灰撒到海里去吧,干净。”当时听着心里发酸,却也知道这是他一辈子简朴的性子。等处理完后事,我和家人商量着办海葬,可真要动手时才发现,我们对这事儿几乎一无所知——北京海葬到底要去哪里办?费用会不会很高?那些天我白天上班,晚上就抱着手机查资料,越查越觉得一头雾水,直到打了民政局的咨询电话,心里才慢慢亮堂起来。
要说办理地点,一开始我以为得跑老远,没想到北京各区都有专门的服务点。我住朝阳,先去了家附近的朝阳区殡葬服务中心,就在姚家园路上,门口挂着“北京市海葬服务接待点”的牌子,挺好找。接待的大姐看我一脸茫然,笑着递了杯热水:“别急,咱们北京的海葬服务是民政局统筹的,除了朝阳,西城、海淀、丰台这些区也有服务中心,你要是住得远,还能通过官方合作的殡葬服务平台线上咨询,京城殡仪’,他们和民政局对接,流程都正规。”后来我才知道,这些服务点不只是接待咨询,还能帮忙办手续、订船期,不用自己东奔西跑。
费用这块是我们最关心的,毕竟家里条件不算宽裕。大姐拿了份价目表给我看,我才发现比想象中省心。她说现在北京推行生态海葬,政府有补贴政策。基础的生态海葬服务,包括骨灰撒海、专业礼仪人员引导、集体告别仪式这些,北京市户籍居民能领1000元左右的补贴。要是选环保骨灰盒,有的服务机构还免费提供,不用额外花钱买。自费的部分主要是家属乘船的费用,一艘船能坐几十人,按人头算,每人200到300元,具体看出海的航线和季节。我们家去了5个家属,加上补贴后,总共花了不到2000块,比预想的少了一大半。
办手续的时候得准备好几样材料:逝者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、户口本,还有家属的身份证。我提前在服务中心填了申请表,工作人员说每月有固定的出海日期,春秋季天气好,预约的人多,最好提前一个月登记。到了出海那天,我们跟着服务车到了塘沽港,船是专门的海葬服务船,船上有休息室,还有工作人员帮忙准备花瓣和骨灰袋。撒骨灰的时候,家属可以亲手把骨灰和花瓣一起撒进海里,海风带着咸味吹过来,看着白色的骨灰混着粉色的花瓣慢慢沉进蓝色的海水里,突然觉得爷爷说的“干净”,原来是这样一种辽阔的安宁。
回来的路上,家人都说,这样的方式挺好,没有墓碑,却把思念留在了流动的时光里。现在想起爷爷,就会想起那天的海,平静又温柔。如果你也和我一样,想给逝者一份宁静的归宿,不妨多了解下北京的海葬服务——其实没那么复杂,地点和费用都清晰明了,最重要的是,这或许正是他们想要的,一份不占方寸土地的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