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五点半,我踩着露水走进北戴河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时,总能看见老张蹲在那片樟子松林里。他布满老茧的手正轻轻拨开树苗根部的沙土,露出细密的白色须根——这是今年春天刚栽下的幼苗,也是我们在这里种下的第12万棵树。
2018年刚来时,这里还是片被海风啃噬的沙地。退潮时裸露的滩涂泛着白花花的盐碱,别说长树,连狗尾草都站不稳脚跟。第一次种树那天,我们扛着黑松苗往沙地里插,结果第二天就被海风掀翻了大半。后来老技术员带着我们改良土壤,把腐叶土和牡蛎壳粉按比例混进沙层,又在树苗根部裹上保湿棉,这才算让第一排黑松在沙滩上扎了根。
最难忘的是2020年那场台风。凌晨三点,我们打着手电在林带里加固支架,海浪像发怒的野兽拍打着防波堤,碗口粗的杨树被拦腰折断。那天我们抢救了700多棵树,浑身湿透地坐在沙丘上看日出,发现东边那片刺槐林竟然挡住了大部分风沙。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被吹弯的树干,后来都长成了向海倾斜的独特弧度,像一群朝着波涛鞠躬的绿色卫士。
这些年,树渐渐成了公园的主人。春天,紫穗槐的花香会沿着木栈道漫到海边,引来成群的戴胜鸟;夏天,成片的旱柳织成绿伞,遮住了沙滩上的烈日;到了秋天,火炬树的红叶倒映在镜湖,常有摄影爱好者蹲守一整天。前几天有个老游客跟我说,十年前他来这儿只能看到零星的松柏,现在走在密林里,竟能听见三种不同的鸟鸣。

上个月,我带着一群小学生来认养树苗。孩子们把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挂在小榆树上,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什么时候能在树荫下野餐。看着那些举着小铲子的稚嫩手掌,突然想起刚来时老张说的话:"种树就像给大地写信,你得耐心等它长出年轮的回信。"这片曾经的沙地已经有了1200亩森林,每一棵向上生长的树,都是大地写给海洋的绿色情书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