爷爷走的那天,窗外的黄浦江正涨着潮。他躺在病床上时总念叨,说自己这辈子在码头扛过包,在轮渡上修过引擎,最后想“回水里去”。“别给孩子们留块墓地占地方,”他攥着我的手笑,“骨灰撒进江里,跟着潮水跑,比待在小格子里自由。

决定办海葬后,我和爸妈一头雾水。头三天跑了三家殡葬服务点,听着各种“套餐价”“增值服务”,越听越慌。后来才知道,上海的海葬政策其实挺清晰,费用也没想象中复杂。我们先打了市民政局的咨询电话,接电话的阿姨很耐心,说上海户籍居民办海葬有政府补贴,2023年的标准是每例2000元,直接抵扣基础服务费。

基础服务套餐里都包含什么呢?我们选的那家殡葬服务中心,基础套餐3800元,包括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寄存(7天内免费)、环保骨灰盒(可降解材质,撒海时会自然溶解)、海葬仪式策划(含鲜花、集体告别式)、船只租赁(指定航线,一般是吴淞口外的东海海域),还有工作人员全程引导。因为爷爷是上海户籍,申请补贴后,这部分实际付了1800元。

不过有些费用是额外算的。比如家属陪同乘船,一艘船能坐30-50人,每位家属要收150元的乘船费,我们家去了6个直系亲属,这部分花了900元。还有骨灰盒,基础套餐里的是简易款,如果想要带照片的纪念型骨灰盒,需要加800元,我们选了基础款,想着爷爷要的是“自由”,太复杂反而不像他的性子。另外有家属问要不要“单船服务”,就是包一艘小船单独出海,价格要1万5以上,我们觉得集体海葬更有意义——那天和爷爷一起“出海”的有12位逝者,家属们在甲板上互相递纸巾,倒像是一场特别的告别派对。

上海海葬费用大概是多少-1

申请流程比想象中简单。带好爷爷的身份证、户口本、死亡证明,先去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开《海葬申请登记表》,再拿着表去殡葬服务中心签协议、选日期。海葬不是每天都有,一般每月2-3班船,提前20天预约就行。我们约的是上个月的“清明专场”,那天风不大,船开了两个小时到指定海域,工作人员用托盘托着骨灰盒,家属按顺序把骨灰撒进海里。撒的时候我想起爷爷说的“跟着潮水跑”,看着白色的骨灰被浪花卷走,突然觉得他真的“回家”了。

现在回想,上海海葬的总费用,扣除补贴后,我们家花了2700元(基础套餐1800元+家属乘船900元)。如果选了纪念骨灰盒或单船服务,费用会更高,但对普通家庭来说,基础套餐足够体面。最让我意外的是政府补贴的及时,签协议时直接从总费用里扣,不用事后报销。

其实办海葬前,我总怕“省钱”会显得不孝。但那天站在甲板上,看着海鸥跟着船飞,听着工作人员念悼词:“愿逝者化作潮汐,与江河同眠,与日月共生。”突然明白,爷爷要的不是多贵的仪式,而是一份对自然的敬畏,和不给后代添麻烦的体谅。如果家里有长辈也有这样的心愿,别被“费用”吓住,打个民政局电话,或者去正规殡葬服务中心问问,会发现海葬其实是件温暖又实在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