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秋天,我第一次听说北京有座海葬纪念塔。那时爷爷刚完成海葬,全家人捧着骨灰撒入渤海湾后,父亲总望着窗外喃喃自语:"要是能有个地方看看他就好了。"这句话让我开始四处打听,终于在一位民政局工作的朋友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——这座特殊的纪念塔就藏在万安公墓的深处。

沿着香山南路走进万安公墓,穿过层层叠叠的银杏林,在园区西北角的松柏丛中,终于见到了这座洁白的建筑。不同于传统墓碑的庄严肃穆,海葬纪念塔更像一座温润的玉琮,汉白玉基座上镌刻着"生命如炬,向海而生"八个鎏金大字。塔身高约8米,呈六边形,每一面都镶嵌着磨砂玻璃材质的纪念窗,阳光透过时会在地面投下流动的光斑,仿佛海浪轻抚沙滩的韵律。

管理员李师傅告诉我,这座纪念塔2016年正式落成,专门为选择海葬的逝者家属提供祭扫场所。"你看这些铜制铭牌,"他指着塔身第三层的凹槽说,"每个铭牌对应一位逝者,上面刻着姓名和海葬日期,家属凭身份证就能申请安放。"我凑近细看,泛黄的铜片上有些名字已经被摩挲得发亮,边角处还留着新鲜的玫瑰花瓣。

北京海葬纪念塔在什么地方-1

每周三上午是纪念塔最热闹的时候。上周我陪母亲来献花,遇见几位老人正在擦拭铭牌。72岁的张阿姨带着小孙女,一边贴照片一边轻声讲:"奶奶的骨灰撒在了黄海,现在我们在北京也有地方看她了。"不远处,一位中年男士正用手机扫描铭牌上的二维码,据说这是今年新增的数字纪念功能,扫码就能看到逝者生前的照片和生平简介。

离开时已是黄昏,夕阳为纪念塔镀上金边,晚风掠过松枝发出沙沙声响。母亲把爷爷最爱的茉莉花放在塔前石阶上,轻声说:"以后想你了,我们就来这里坐坐。"回家的路上,我想起李师傅说的话:"大海带走了骨灰,却带不走思念。"这座藏在公园里的纪念塔,或许正是用这样温柔的方式,让跨越山海的思念有了可以停靠的港湾。如今每当有朋友问起北京海葬纪念塔的位置,我总会告诉他们:从万安公墓3号门进,沿着银杏大道走到尽头,那座沐浴在阳光里的白色塔建筑,就是无数家庭安放思念的地方。

北京海葬纪念塔在什么地方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