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海风吹动着船舷的白帆,我捧着父亲的骨灰罐站在甲板上。这只青灰色的陶瓷罐被阳光晒得微微发烫,罐身还留着我用砂纸打磨的痕迹——上周特意请工匠在表面刻了他生前最爱的那句"海阔天空"。当殡葬师指导我解开红绸带时,指腹触到罐底细小的透水孔,忽然想起他临终前说的"要做大海里的一粒沙"。

浪花在船尾拖出银色的尾迹,我按照习俗将花瓣撒向海面。随着手臂缓缓下沉,骨灰罐像一只笨拙的海豚扎进深蓝的海水。最初几秒钟还能看到罐身反射的光斑,很快就被涌动的暗流吞没。甲板上的亲友们低头默哀时,我的思绪却跟着那只陶罐潜入海底——它正以每秒两米的速度穿过透光层,成群的银鲳鱼受惊般散开,罐身上的刻字在幽蓝的海水中渐渐模糊。

三天后我收到海洋生态监测站的邮件,附带的水下摄像机画面让眼眶发热。罐身外壳在压强作用下出现细密的裂纹,透过孔隙飘散的骨灰正成为浮游生物的养分。一只寄居蟹拖着螺壳从陶罐旁经过,螯足轻轻碰了碰"海"字的刻痕,仿佛在与这位新邻居打招呼。专家在电话里解释,这种特制的生物降解陶瓷会在两年内完全分解,骨灰中的钙磷元素将慢慢融入海水,或许有一天会变成某片珊瑚的一部分。

每个月我都会来到当初出海的码头,带着父亲最爱的茉莉花茶坐在防波堤上。潮涨潮落间,总觉得那些涌向岸边的浪花里,藏着他未曾说出口的牵挂。上个月有位老渔民告诉我,最近这片海域的磷虾群格外繁盛,黄昏时能看到成群的海鸥在霞光里盘旋。当夕阳把海面染成琥珀色,我忽然明白海葬不是终点,而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的延续——就像父亲年轻时教我放风筝那样,线断了,风筝却飞向了更广阔的天空。

海葬骨灰罐沉入海底会怎么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