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深秋整理父亲遗物时,我在旧皮夹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信纸。那是他七十八岁生日时写下的心愿:"身后不必留墓,将骨灰撒入东海,随潮起潮落,看日出月升。"捧着这张薄纸,我忽然想起小时候他总爱带我去海边捡贝壳,说大海是最包容的归宿。
为实现父亲的遗愿,我开始四处打听骨灰撒海的相关事宜。起初以为这只是简单的仪式,没想到里面有不少门道。先联系了市殡仪馆,工作人员告知基础服务费包含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处理、官方指定撒海点的船只运输,以及简单的告别仪式,费用大概在三千元左右。但如果希望选择特定日期或增加鲜花、音乐等个性化环节,需要额外支付定制服务费。

后来经朋友介绍找到一家专门做生态殡葬的服务公司,他们的报价明细让我更清晰地了解了费用构成。除了基本的船只租赁和人员服务,还涉及骨灰公证、卫生检疫证明等手续费用,大约五百元。如果家属希望登船随行,每人需要支付八百元的登船费,最多允许五位亲属参与。公司负责人特意说明,所有船只都配备GPS定位和视频记录设备,会全程拍摄撒海过程,事后制作成纪念光盘交给家属。
真正让我放下心来的是了解到整个流程的规范性。需要提前向民政部门提交申请,由专业人员确定符合环保要求的撒海区域。仪式当天,工作人员会准备可降解的骨灰盒和花瓣,将骨灰与海水充分融合。看着父亲的骨灰随着五彩花瓣缓缓融入碧波,海鸥在船头盘旋,突然明白这份看似简单的身后事,承载着对生命最温柔的尊重。现在回想起来,比起传统墓葬动辄数万元的花费,选择海葬不仅圆了父亲的心愿,也让我们在追思中感受到生命与自然的连接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