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深秋,我陪着父亲去海边办理母亲的海撒手续。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掠过脸颊,父亲手里紧紧攥着母亲的骨灰盒,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。在此之前,我们对“骨灰撒大海要花多少钱”这个问题几乎一无所知,只在网上零星看到些模糊的信息。直到走进那家位于渔港边的服务机构,工作人员递来的价目表才让我们对这件事有了具体的概念。
海撒的费用不像买一件商品那样有固定标价,它更像一串由多个环节串联起来的数字。最基础的是骨灰容器,母亲生前喜欢素雅,我们选了一款竹制的环保骨灰盒,工作人员说这种材质入水后会自然降解,价格比陶瓷或玉石的便宜不少,大概300元左右。如果选更精致的莲花造型或带有雕刻的款式,价格可能会涨到500到800元。接着是船只费用,这部分占了大头。我们选的是6人以内的小型游艇,能容纳直系亲属和两位工作人员,航行时间约1.5小时,包含从渔港到指定海域的往返,费用是4800元。工作人员解释,若是多人同行(比如10人以上),需要更大的船只,价格会涨到8000到12000元,船上还能提供简单的告别仪式场地。
除了硬件成本,服务和手续费用也不能忽略。公证费是必须的,需要证明亲属关系和逝者意愿,我们在当地公证处办理时花了300元,不同城市可能略有差异,但大多在200到500元之间。服务机构还提供增值项目,比如鲜花告别(一束白菊或康乃馨150元)、纪念册制作(包含航行照片和文字记录,300元)、全程视频拍摄(500元)。母亲生前爱花,我们加了鲜花服务,看着工作人员把花瓣撒进海里时,父亲的眼眶慢慢红了——这些细节虽增加了开支,却让告别多了份温度。

后来我们才知道,海撒的费用还和地区、服务性质密切相关。像北京、上海、广州这些沿海大城市,商业机构的海撒服务起步价多在5000元以上,因为船只租赁和人工成本更高;而青岛、大连等港口城市,价格相对亲民,基础服务3000元左右就能搞定。更让人意外的是公益海撒——有些沿海城市的民政部门每年会组织免费海撒活动,只需承担骨灰盒和公证的基本费用(约500元),但名额有限,需要提前申请。比如去年上海就有300个公益名额,报名后要等3到6个月才能排到;而商业机构虽然贵些,却能灵活安排时间,最快一周内就能出海。

其实费用之外,还有些“隐形准备”比数字更重要。比如手续要提前办齐:逝者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、所有直系亲属的身份证和关系证明,少一样都可能耽误行程。天气也得挑,我们原定上周出海,因为台风预警改期,工作人员说“海上风浪超过5级就不能出海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”。最关键的是情感上的准备,当母亲的骨灰随着花瓣沉入深蓝,父亲轻声说“她终于自由了”——那一刻突然明白,钱能买到服务,却买不来这份与逝者和解的平静。海撒的费用或许从几千到几万不等,但对逝者最好的告慰,从来都藏在每一个认真对待的细节里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