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深秋,我陪着母亲走进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的接待室。玻璃窗上的梧桐叶影轻轻晃动,工作人员递来的宣传册上,"骨灰撒海"四个字被阳光照得微微发亮。外婆生前总说喜欢北戴河的浪声,这个决定我们酝酿了整整三年。
办理手续比想象中简单。在工作人员指导下,我们提交了外婆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,填写了《骨灰撒海申请表》。负责对接的李姐特意提醒我们,每年3月至11月是适宜出海的季节,建议避开夏季台风期。她拿出厚厚的相册,里面是不同航线的实景照片,从渤海湾到黄海海域,每个月份的海况标注得清清楚楚。
今年清明前,我们接到了出海通知。清晨五点半,家属们在天津港集合,穿着统一发放的藏青色风衣。码头上停着"国宾9号"服务船,船身侧面印着淡蓝色的浪花图案。工作人员给每位家属发了白色菊花和纪念书签,书签上烫金的诗句"化作潮汐,守护人间"让母亲红了眼眶。同行的还有七户家庭,大家默契地保持着安静,只有海风掠过桅杆的轻响。

当船行至指定海域,海事部门的巡逻艇已提前划定作业区域。仪式师用温和的语调引导大家肃立,播放了外婆生前最爱的《渔光曲》。透明的骨灰盒被缓缓打开,母亲颤抖着将骨灰和花瓣一起撒向海面。那一刻,朝阳恰好跃出云层,金色的光芒洒在粼粼波光上,仿佛外婆真的化作了千万点星光。返航时,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一份封装好的海水和海螺壳,里面还附着手写的祝福语。

如今每当路过什刹海,母亲总会拿出那个海螺壳轻轻吹响。她常说,比起拥挤的墓园,外婆现在拥有整片大海。北京市骨灰撒海服务不仅提供免费的基本项目,还为特殊困难家庭提供交通补贴。记得办理时李姐说过,这项服务开展二十年来,已有近万个生命选择以这种方式回归自然。海风带走思念,却带不走那些与外婆有关的温暖记忆,它们会像海底的珊瑚,在时光里慢慢沉淀成永恒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