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人员是位姓王的大姐,说话温和又耐心。她指着指南上的表格说:“您看,从2023年底更新政策后,北京海葬的基础服务已经全部纳入政府惠民项目了。”她解释,像骨灰的专业收纳、消毒、撒海操作这些核心环节,一分钱不用花;连出海时的船舶租赁、导航保障,甚至现场的告别仪式用品,都是政府补贴覆盖的。“自费项目主要是家属陪同出海的乘船费,还有骨灰盒的选择。”王大姐翻到下一页,“乘船费每人200元,一艘船能坐25位家属,按实际人数算;骨灰盒的话,环保纸制的免费提供,要是想选木质、竹制的,价格从300到800元不等,您可以根据需求挑。”母亲算了算,我们兄妹三人加上两个亲戚,总共5人出海,乘船费1000元,选个中等的竹制骨灰盒500元,加起来1500元,比预想中低了不少。

办理流程比想象中简单。王大姐说现在都能线上预约,关注“北京殡葬服务”公众号,点“海葬预约”就能填信息——逝者姓名、火化证明编号、家属联系方式,还能选出海日期。“不过得提前20天约,旺季(3-5月、9-11月)最好提前一个月,船期紧张。”她提醒我们带齐材料:逝者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原件及复印件,家属身份证原件。“复印件要是没准备,大厅里有自助打印机,免费的。”我们当时确实忘了复印火化证明,现场打印时,旁边一位大爷笑着说:“我上次也忘带,工作人员帮我弄的,现在办事儿真方便。”

真正出海那天,天是淡蓝色的。船从天津港出发,开了约40分钟到指定海域。工作人员先组织大家默哀,然后按家属意愿,有的亲手撒骨灰,有的由工作人员协助。父亲的骨灰混着白色和黄色的菊花瓣,慢慢沉入海面,阳光洒在水上,像碎金一样闪。母亲轻轻说:“你爸年轻时在海边当过兵,这下算是‘回家’了。”旁边有位阿姨抹着眼泪笑:“我家老张总嫌墓地贵,说‘埋土里占地方’,现在这样挺好,环保又省心。”回程时,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一本纪念册,里面有撒海时的照片,还有一张印着经纬度的“海葬证书”,母亲摸着证书上的字,小声说:“比想象中温暖多了。”

回来后,我又查了下政策原文,发现除了基础补贴,对特殊群体还有额外照顾:比如低保户、特困人员家属,连家属乘船费都能申请减免;烈士、因公牺牲人员的海葬服务,更是全免费。王大姐说,这两年选海葬的人越来越多,2023年北京海葬服务量比2019年翻了一倍多。“其实大家不光图省钱,更多是认同这种‘回归自然’的理念。”她指着墙上的标语,“‘让生命归于大海,让思念融入蓝天’,这话说得真好。”现在想起那天的海,想起母亲释然的笑,突然觉得,所谓惠民政策,不只是减免费用,更是用细致的服务,让告别这件事少些沉重,多些温度。

北京海葬收费标准最新-1

去年深秋,我陪着母亲去办理父亲的海葬手续。出发前一周,我们翻遍了网页和公众号,总看到“政策调整”“费用变动”的字眼,心里七上八下的——父亲生前总说“别给孩子们留负担”,我们既想遂他的愿,又怕流程太复杂、费用太高。直到走进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的咨询窗口,听着工作人员递来的那份《2024年海葬服务指南》,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。

北京海葬收费标准最新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