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三月,父亲走的时候特意叮嘱我们把骨灰撒进黄海。作为老渔民的儿子,他总说大海是最好的归宿,但上周小区群里突然传开"海葬被国家禁止"的消息,让我们兄妹几个心里打起了鼓。
记得父亲生前最爱坐在码头礁石上看日出,说等他走了,要变成浪花里的一粒沙。三月底去民政部门咨询时,工作人员递给我们一份《2024年生态安葬工作指引》,里面明确写着海葬是鼓励的生态安葬方式。可上周邻居转发的短视频里,有人拿着模糊的文件说"沿海城市全面叫停海葬",评论区里各种猜测让我心里发慌。

昨天特意请了假去区民政局,负责殡葬事务的李科长翻出最新文件给我看。原来所谓的"禁止"是误读,今年确实加强了管理,要求海葬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组织,禁止个人私自出海抛撒。李科长解释说,去年发现有家属随意选择海葬地点,个别甚至靠近养殖区,所以才出台新规规范流程。现在通过正规渠道申请,民政部门会安排专用船舶、专业人员,还提供免费的骨灰降解容器。
在服务大厅遇到同来咨询的张阿姨,她老伴是退休教师,生前也希望海葬。她说之前听信谣言差点选了公墓,后来看到民政部门官网的辟谣公告才放心。工作人员告诉我们,现在申请海葬很方便,线上就能提交材料,审核通过后会统一安排船只,全程有公证人员见证。张阿姨拿出手机给我看她参加的集体海葬视频,碧蓝的海面上,家属们将鲜花和骨灰一起撒入海中,场面肃穆又温馨。

从民政局出来,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。回家路上路过海鲜市场,想起小时候父亲带我出海捕鱼的场景。那些关于"海葬禁止"的传言,就像海面上的浪花,看着吓人其实转瞬即逝。真正需要记住的是,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态的保护从来都不矛盾。就像父亲常说的,大海包容万物,规范不是禁止,而是为了让这份包容更长久。
现在我已经提交了海葬申请,下个月就能完成父亲的心愿。看着窗外的大海,我知道那些关于海葬的谣言总会不攻自破,因为真正的文明,是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归宿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