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父亲在临终前握着我的手说想把骨灰撒进大海。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我对海葬几乎一无所知,跑了好几趟相关部门才理清头绪。现在把这段经历写下来,希望能帮到同样有需要的家庭。
最初我以为海葬手续会很复杂,其实只要找对渠道就能事半功倍。北京市民政局指定了两家正规海葬服务机构,通过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官网就能查到联系方式。建议提前打电话预约,工作人员会详细说明需要准备的材料和注意事项。我当时选择了集体海葬服务,不仅费用更低,还有专业礼仪人员全程引导。
办理手续时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三类:逝者的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、骨灰寄存证明或骨灰盒、家属的身份证明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死亡证明必须是公安部门或医院出具的正式文件,复印件需要清晰显示编号和公章。如果逝者是退役军人或有特殊身份,还可以申请专项补贴,这部分可以在预约时向工作人员详细咨询。
正式登记时会签订《海葬服务协议》,需要确认骨灰撒放的海域、出海日期和参与人数。目前北京的海葬航线主要有两条,分别前往渤海湾和黄海海域,航行时间约3-4小时。家属可以选择集体出海或单独包船,后者费用较高但仪式更加个性化。我选择了每年4月的集体海葬活动,正好赶上清明后的好天气。
出海当天的流程安排得很周到,清晨在指定码头集合后,工作人员会分发鲜花和祈福卡。登船后有简短的告别仪式,家属可以轮流将骨灰与花瓣一起撒入大海。船上设有追思堂,提供免费的骨灰盒降解服务。整个过程庄重而温馨,看着父亲的骨灰随浪花远去,我突然理解了他选择海葬的深意——回归自然或许是生命最美的结局。
办理完海葬后,大概一个月左右会收到民政局颁发的《骨灰海葬证书》,上面刻有逝者姓名和撒海日期。这份证书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,也是办理相关补贴的重要凭证。现在回想整个过程,虽然充满不舍,但规范化的服务让我感受到了人文关怀。如果家里老人有海葬意愿,建议提前了解相关政策,让这份最后的心愿能平静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