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走的那年春天,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:"别给我留坟茔,把我撒进渤海里吧,我喜欢看海。"这句话成了我心里的牵挂,也让我开始琢磨:在天津,骨灰撒海的手续到底该怎么办理?从手忙脚乱地查资料,到一步步走完流程,现在回想起来,其实只要摸清楚步骤,并不复杂。今天就把我的经历写下来,希望能帮到有同样需求的朋友。
最先要做的是"问清楚"。一开始我以为直接找火化场就行,结果火化场的师傅告诉我,骨灰撒海是全市统一组织的,得联系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。打了管理处的咨询电话(后来才知道这个号码是022-2736XXXX,建议记下来),接电话的王姐特别耐心,告诉我现在天津的骨灰撒海服务是由市殡葬事业管理处统筹,每年春秋两季会组织集体撒海活动,家属也可以申请个性化撒海,但集体活动更方便,还有专业的仪式团队。她提醒我,不管哪种方式,第一步都是准备材料。
材料准备得"细"。王姐列了个清单,我记在手机备忘录里:逝者的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、火化证明原件(就是火化时给的绿色小册子)、家属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(如果是代办,还要代办人的身份证和委托书)、所有直系亲属的签字同意书(这个得注意,比如逝者的配偶、子女都要签字,我家当时是姑姑从外地寄来的签字扫描件),还有一张一寸照片(说是用于制作纪念证)。这里有个小插曲:我一开始没准备亲属关系证明,王姐说如果户口本上能体现亲属关系就不用单独开,结果我翻户口本发现父亲的户口页和我是分开的,只好又去派出所补了张亲属关系证明,建议大家提前核对户口本信息,免得跑第二趟。
材料备齐就该"预约登记"了。集体撒海活动每年有固定时间,2024年的春季活动是4月下旬,秋季是10月中旬,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。我是3月初打的预约电话,工作人员会登记逝者信息、家属联系方式,还会确认撒海时是否需要播放逝者生前喜欢的音乐(这个细节很暖心)。预约成功后会收到一条短信,里面有集合时间和地点——通常是在塘沽的某个码头,比如东疆湾附近的登船点,还提醒当天要穿防滑鞋,别带太多行李。
最让人难忘的是"登船仪式"那天。早上8点半在码头集合,工作人员会先核对身份,发一个黄色的号码牌挂在胸前。登船前有个简单的告别仪式,有司仪引导家属默哀,还准备了白色的菊花和心愿卡。船上有专业的礼仪人员,会协助家属将骨灰缓缓撒入海中——父亲的骨灰装在可降解的骨灰盒里,投入海水的瞬间,盒子慢慢下沉,像一片叶子飘向远方。仪式结束后,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一本《骨灰撒海纪念证》,封面是蓝色的海浪图案,里面印着撒海的时间和经纬度,还有一句"大海永志,思念长存",那一刻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。
最后说点"贴心提示"。天津的骨灰撒海活动是政府补贴的,家属基本不用花钱,只需要自己承担往返码头的交通费用。如果家属行动不便,提前告知工作人员,码头会有轮椅协助。纪念证当时就能拿到,但如果想刻一个纪念牌(上面有逝者姓名和撒海日期),需要在预约时登记,大概一周后去管理处领取。
现在每次去海边,看着潮起潮落,总觉得父亲就在身边。办理手续的过程虽然琐碎,但只要跟着步骤走,提前准备好材料,其实并不难。希望这份经历能帮到更多人,让逝者的心愿得以安放,也让生者的思念有处寄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