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小在黄海之滨长大的我,总对蓝色海面上的钢铁巨舰怀着特殊的情结。去年夏天在连云港连岛景区度假时,这段深埋心底的军舰梦竟意外有了回响。那天清晨我沿着连岛大沙湾的礁石滩散步,远处连云港港区的龙门吊正缓缓移动,忽然海天相接处出现几个灰色剪影,望远镜里棱角分明的上层建筑和高耸的桅杆让心跳骤然加速——那是正在执行任务的海军舰艇编队。
在连云港寻找军舰的踪迹,最容易触动的是这座城市与海洋交织的军事记忆。墟沟老街的海鲜市场旁,一位修船老师傅指着墙上泛黄的老照片告诉我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曾是海军小型舰艇的临时补给点。"那时候鱼雷艇就停在现在集装箱码头的位置,夜里能听见马达的低鸣。"他布满老茧的手指划过照片里穿水兵服的年轻人,阳光透过木窗棂在旧照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想要近距离感受海军文化,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的海军展区值得细细品味。展厅中央陈列着一艘退役炮艇的驾驶舱实物,磨损的舵盘和泛黄的海图仿佛还残留着海浪的气息。讲解员指着墙上的历史照片说,连云港作为黄海前哨,自清末以来就是海防要地,如今虽然军用港口不对外开放,但市民可以通过这些珍贵的实物史料,触摸这座城市与海军共呼吸的岁月痕迹。

今年端午节,我在东西连岛的渔港看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:几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正在给返航的渔船上的老渔民系彩绳,老渔民们则指着远处的开山岛方向,讲述王继才夫妇守岛卫国的故事。当孩子们追问军舰在哪里时,老渔民指着海平线上的灯塔说:"军舰就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这片海,就像灯塔永远照亮回家的路。"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连云港的军舰或许不必刻意寻找,它们早已化作这座城市的精神航标,在每个热爱这片海的人心中静静巡航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