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父亲遗物时,那个褪色的笔记本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。照片上的老人站在海边张开双臂,背后是翻涌的浪花,笔记本里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:"若有一天,愿化作海里的一粒沙。"这句藏了十年的心愿,让我第一次认真思考海葬这件事,也让我开始四处打听,把骨灰撒进大海到底需要多少费用。
起初以为海葬会是笔不小的开销,毕竟涉及到船只租赁、骨灰处理等环节。咨询当地殡葬服务中心后才知道,基础海葬服务其实有公益性质的选项。比如我们城市的殡仪馆每年会组织集体海葬活动,家属只需承担骨灰盒运输和基本的行政费用,大概在五百元左右。但如果希望单独出海举行仪式,费用就要另算,包含租船费、工作人员服务费和祭品准备等,根据船只大小不同,价格大概在三千到八千元之间波动。
记得去年陪邻居李阿姨办理她先生的海葬手续,她选择的是包含家属随行的服务套餐。除了基本的骨灰撒放仪式,还包含一艘可容纳十人的快艇,全程有工作人员引导流程,准备了鲜花和纪念卡片。李阿姨说总共花了五千八百元,包含六个家属的往返船费和简单的午餐。"比起买墓地,这点钱不算什么,"她望着窗外的大海说,"他一辈子爱钓鱼,这下终于能永远陪着这片海了。"
后来发现海葬费用的弹性其实很大。如果家属自己有船只,且符合海事部门的规定,只需向民政部门申请审批,缴纳少量的环境评估费即可。有些家庭会选择在逝者生日那天出海,带上鲜花和生前喜欢的酒,在亲友的陪伴下完成撒海仪式。这种自助式的海葬,费用可能只需要几百元的审批费,却充满了个性化的温情。

最让我触动的是社区王大伯的故事。他老伴去世时,子女们原本打算买块墓地,却在整理遗物时发现老人二十年前的信:"把我撒在东海吧,那里有我们年轻时赶海的回忆。"最终他们选择了公益海葬,只花了三百元的骨灰处理费。王大伯说仪式那天,海面上突然飞来一群海鸥,盘旋着不肯离去,"那一刻我知道,她终于回家了。"
现在我终于明白,海葬的费用从来不是最重要的考量。那些关于大海的记忆,那些藏在浪花里的思念,才是这笔"开销"真正的价值。就像父亲笔记本里最后写的:"生命本是一场循环,当浪花拍打礁石时,那就是我在说爱你。"或许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,就会懂得,最珍贵的怀念,从来都与价格无关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