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父亲走后,我们兄妹三人整理遗物时,发现了他藏在日记本里的纸条:"百年后愿归大海,不占寸土。"捧着泛黄的纸条,想起父亲生前总说自己是渔民的儿子,大海才是最终的归宿,我们决定完成他的遗愿。但真正着手办理时才发现,连最基本的问题都答不上来——八宝山海葬服务中心到底在哪里?
最初在网上搜索时,跳出的信息五花八门。有的说在八宝山殡仪馆里面,有的说在附近的社区服务中心,甚至还有人把天津的海葬服务点混为一谈。打了十几个咨询电话,不是占线就是语音提示,直到第三天拨通了市民政局的热线,工作人员才耐心告知:"八宝山海葬服务中心在石景山区石景山路9号,从八宝山地铁站出来往南走800米就到了。"这个藏在园林深处的二层小楼,门口没有醒目的招牌,只有块写着"生命关怀服务站"的木牌,若不是门口停着几辆挂着白花的车辆,我们差点错过。

推开玻璃门时,暖黄色的灯光让人瞬间放松下来。接待我们的李姐递来热茶,没有想象中的肃穆压抑。墙上挂着渤海湾的海图,标注着不同季节的投放区域,旁边的展示柜里陈列着各种花瓣和环保骨灰盒。"每周二四六上午九点有集体海葬,家属可以乘船随行。"她翻开登记册时,我注意到每页都贴着小小的照片,有的是老人的笑脸,有的是全家福,"这些都是完成海葬的逝者,家属自愿留下的纪念。"当我们问到费用时,李姐拿出价目表:基础服务完全免费,包括骨灰盒、鲜花和船只接送,只有个性化的纪念服务需要额外付费。
办理手续那天,我们带着父亲最爱穿的蓝色中山装。工作人员建议我们把衣服剪成小块与骨灰混合,"这样骨灰会自然降解,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。"在等待审核的间隙,我在休息区看到一对老夫妻正在填写申请表,大爷握着钢笔的手微微颤抖:"我们俩都签好了,以后一起漂在海上多好。"窗外的玉兰树落下几片花瓣,飘在青石板路上,像极了父亲生前常撒在鱼缸里的鱼食。
离开时夕阳正好斜照在服务中心的玻璃窗上,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。原来真正的告别不是泪水涟涟,而是带着爱与思念,送亲人去往心之所向的地方。现在每次路过石景山路,总会下意识望向那栋二层小楼,想起李姐说的那句话:"大海那么大,他们只是换了种方式守护我们。"

(注:文中地址为创作所需虚构,实际办理请通过北京市民政局官方渠道查询最新信息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