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秋天,我陪着母亲去办理父亲的骨灰海撒手续。走进东郊殡仪馆的服务大厅时,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“海撒服务”的指示牌上,心里的沉重忽然轻了些。父亲生前总说喜欢大海,说死后要化作浪花里的一粒沙,那天站在服务台前,终于要帮他完成这个心愿了。只是在填申请表前,母亲还是忍不住问工作人员:“这整个过程大概要花多少钱?

工作人员是位戴眼镜的大姐,递来一杯温水后翻开了服务手册。“您别紧张,咱们北京的海撒服务费用很透明。”她指着手册上的条目说,基础服务费里包含了骨灰的专业处理、海撒船只的调度,还有全程的服务人员陪同,“这项基础费用是2800元,不过要是北京户籍的逝者,家属能申请1000元的政府补贴,带上户口本和死亡证明原件就能办。”母亲听到补贴时眼睛亮了亮,我赶紧记下需要准备的材料——原来政策早就考虑到家庭的负担,这点比我们想象中要暖心。

聊着费用细节时,大姐忽然指着窗外的码头模型:“家属要是想跟着出海送最后一程,得单独算乘船费。”她解释说每艘船能坐50位家属,每位成年人200元,1.2米以下的孩子免费。“你们家这次打算去几个人?”母亲数了数:“我和儿子,还有他姑姑,一共三位。”大姐在表格上记下来:“三位就是600元,当天船上有饮用水和简餐,不用另外花钱。”我忽然想起父亲以前带我们出海钓鱼的场景,原来最后一程,我们还是能像从前那样,陪他在海上待一会儿。

后来去缴费时,服务台的小姑娘提醒我们还有些可选的小项目。比如120元的降解骨灰盒,是用玉米淀粉做的,丢进海里三个月就能完全分解;还有80元一束的白菊,撒骨灰时由工作人员抛进海里。母亲选了降解盒,却摇了摇头没要鲜花:“他生前不爱这些虚礼,简单点好。”我知道她不是舍不得钱,是想让父亲走得像他活着时那样自在——原来费用清单上的每一项,都藏着家属对逝者的理解。

在北京参加骨灰海撒的费用大概是多少-1

最后结算时,基础服务费扣除补贴后付了1800元,加上三位家属的乘船费600元,再加上降解盒120元,总共2520元。拿到收据的那一刻,母亲轻轻叹了口气:“比预想中少多了。”我望着窗外飘着的云,忽然觉得这几千块钱,买的不是一项服务,而是让父亲以喜欢的方式归于自然的安心。现在每次想起那天的海,蓝得像父亲年轻时穿的衬衫,就觉得这些透明的费用数字背后,是这座城市对生命最后的温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