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深秋的一个清晨,我站在北戴河联峰北路的梧桐树下,看着手机里刚拨通的号码微微颤抖。前一晚接到医院的电话时,父亲临终前的嘱托还在耳边回响,而此刻最迫切的问题是:北戴河殡仪馆还在正常营业吗?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戴河人,我从未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需要了解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。
沿着导航指引的路线行驶时,路边的银杏叶正簌簌落下。殡仪馆的灰砖围墙在晨雾中显得格外肃穆,门口电子屏滚动着"24小时服务热线:404-XXXXXXX"的字样。值班室的张师傅接过我递去的证明材料时,手指上还沾着未干的墨迹,他轻声说:"我们全年无休,春节都有人值班。"这句话像暖流般驱散了我心头的寒意,原来这个总被避讳提及的场所,早已用专业的坚守编织成生命最后一程的安全网。
在业务办理大厅,我遇见了正在整理档案的李姐。她指着墙上的服务流程图解释:"现在从遗体接运到火化完成,最快6小时就能办结。"玻璃柜里陈列的骨灰盒从朴素的陶瓷到环保的木质材料,价格明细单整齐地贴在旁边。最让我意外的是角落里的心理咨询室,李姐说这是今年新设立的,"很多家属来的时候情绪不稳定,我们希望能提供更周全的帮助。"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她胸前的党徽上折射出微光。
办理手续的间隙,我在庭院里驻足片刻。不同于想象中的阴森,这里的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,几株耐寒的松柏在风中挺立。一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细心擦拭着纪念碑前的献花,他告诉我馆里刚完成智能化改造,家属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查询火化进度,还能在线预约告别仪式。"上个月有位在外地的子女,就是通过视频连线完成了送别。"他说话时,手里的抹布正轻柔地拂过冰凉的石碑。

离开时已近中午,门口的电子屏依旧亮着。返程路上经过老虎石公园,沙滩上有孩子在追逐浪花。我忽然明白,正是殡仪馆里那些不为人知的坚守,才让这样的人间烟火得以延续。这个承载着悲伤与告别的地方,其实更像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,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每个家庭最后的体面。如果你问我北戴河殡仪馆是否还在营业,我会告诉你,它不仅在营业,更在每个需要的时刻,为生命提供最后的尊严与慰藉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