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陪 Uncle 去办理 Aunt 的后事,他突然说想选海葬。我愣了一下,印象里海葬好像挺“麻烦”,但 Uncle 拿出手机,翻出一张 Aunt 生前在海边的照片,“她说过,喜欢大海的辽阔。”那一刻我才明白,选择海葬的人,心里都藏着对逝者最深的念想。后来帮 Uncle 跑了几趟手续,才发现原来北京的海葬政策比想象中更贴心,尤其是“一对一海葬”,既保留了私密性,收费也有章可循。
说起海葬,可能很多人跟我最初的想法一样,觉得离自己很远。但其实在北京,海葬已经推行了三十多年。从1994年第一批次集体海葬开始,到现在每年有上万个家庭选择这种方式。一方面是观念的转变,越来越多人觉得“入土为安”不如“归于自然”;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策支持——北京一直把海葬作为殡葬改革的重点,不仅有公益性质的集体海葬,还为有个性化需求的家庭提供“一对一海葬”服务。

那什么是“一对一海葬”呢?简单说就是不跟其他家庭拼团,整个海葬流程只为一个家庭服务。Uncle 家就希望只有直系亲属参加,不想人多嘈杂,这种情况就适合选“一对一”。至于收费标准,并不是随便定的,而是有明确文件依据。我后来查了北京市民政局2021年发布的《关于规范骨灰海葬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》,里面专门提到了“个性化海葬服务”的收费项目,而“一对一海葬”就属于其中一种。

具体收费分几个部分。首先是基础服务费,包括骨灰专用容器(可降解材料,不会污染海洋)、专业人员服务(比如礼仪师引导、骨灰撒放操作)、海上航行(从天津港或秦皇岛港出发,航行时间约2-3小时),这部分费用在1800-2200元左右,根据航行距离略有浮动。其次是个性化需求费,Uncle 想在船上播放 Aunt 生前喜欢的音乐,或者增加鲜花撒放环节,这些额外服务按项收费,每项100-300元不等。最后是家属保障费,包括登船保险、简餐和饮用水,每人50元,不限家属人数,但建议控制在10人以内,毕竟船的空间有限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费用都是明码标价,服务机构必须公示,而且民政局每年会抽查,避免乱收费。
办理流程其实不复杂。第一步先去逝者户籍所在地的殡仪馆,填写《骨灰海葬申请表》,提交死亡证明、户口本等材料;第二步联系指定的海葬服务机构(北京目前有3家,都是民政局备案的),确定“一对一”服务需求和日期;第三步缴费并签订服务协议,协议里会写清楚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,一定要仔细看;最后就是按约定时间登船,完成海葬仪式。如果担心记不住流程,也可以直接拨打北京市民政局殡葬服务热线96156,工作人员会一步步指导。
不过有几点要提醒大家。一是“一对一海葬”需要提前预约,尤其是旺季(每年3-5月、9-11月,天气适宜),最好提前2-3个月申请,避免排不上号。二是费用里不包含骨灰从殡仪馆到港口的运输费,如果家属自己开车送过去就不用额外花钱,要是需要服务机构上门取,大概加收200-300元运输费。三是所有收费票据都要保留好,上面会注明收费依据是《关于规范骨灰海葬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》,万一后续有问题,这就是凭证。
Uncle 已经办完了所有手续,下个月就要出海了。他说最近总梦见 Aunt 在海边笑,“等撒完骨灰,我要跟她说,大海真的像她想的那样,很温柔。”其实不管是集体海葬还是一对一海葬,核心都是让逝者以喜欢的方式归于自然。而明确的收费标准和文件依据,既是对逝者的尊重,也是给生者的安心。如果家里有老人考虑海葬,不妨提前去民政局官网看看那份《通知》原文,或者打个电话问问,心里有数了,办起事来才更踏实。毕竟,让思念有处安放,才是最重要的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