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,爷爷走了。临走前他拉着我的手说,不想占土地,想把骨灰撒进大海,“大海那么大,能装下我这辈子的故事。”那一刻我才明白,原来老一辈人对“归处”的理解,藏着这样一种豁达。处理完后事,我开始着手办理海葬手续,第一步就是找八宝山海葬服务中心的地址——可这看似简单的事,却让我折腾了好几天。
最开始在网上搜“八宝山海葬服务中心地址”,跳出的信息五花八门。有的帖子说在八宝山路88号,有的说在附近的陵园里,甚至还有人把几年前的旧地址搬出来,说早就迁址了。打了几个标注的联系电话,不是空号就是没人接。后来问小区里同样办过海葬的张阿姨,她皱着眉说:“我去年去的时候好像在一个胡同里,具体门牌号记不清了,你最好问问官方渠道。”这才意识到,这种涉及民生服务的信息,还得找权威来源。
第二天一早,我拨通了北京市殡葬服务热线96156。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很耐心,听完我的需求后说:“八宝山海葬服务中心是市殡葬管理处直属的,地址在石景山区八宝山路甲1号,就在石景山体育场斜对面,很好找。”她还提醒我,服务中心周一到周五上班,上午9点到11点半,下午1点半到4点,建议提前打电话预约,免得跑空。挂了电话我赶紧记下来,又打开地图搜“石景山区八宝山路甲1号”,地图上立刻跳出了位置——确实在石景山体育场的斜对面,隔着一条马路,门口有个蓝色的牌子,写着“北京市八宝山海葬服务中心”。
周末我特意提前去踩点。从地铁1号线八角游乐园站下车,走3号口出来,往西北方向走大概800米,过了一个红绿灯就能看到石景山体育场的红色看台,对面那栋两层的白楼就是服务中心。门口没有华丽的装饰,只有一块简单的牌子,门口停着几辆殡葬服务车,却透着一种肃穆的安静。走进去的时候,大厅里人不多,有两位家属正在咨询,工作人员轻声细语地讲解着流程,桌上摆着海葬服务指南和申请表,旁边的饮水机还放着一次性纸杯。我悄悄转了一圈,发现走廊墙上贴着详细的办理流程图,从预约登记到骨灰寄存,再到出海撒放,每一步都写得很清楚,甚至还有附近停车场的指引——原来服务中心门口不好停车,建议停到体育场地下车库,走过来也就3分钟。

办理手续那天,我带着爷爷的死亡证明和户口本,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登记。工作人员递给我一张海葬须知,上面印着服务中心的地址和24小时咨询电话,还标注了每月出海的时间。走出服务中心时,阳光正好落在“生态安葬,文明祭祀”的标语上,突然觉得爷爷的心愿,好像离实现又近了一步。后来才知道,很多人找不到这里,是因为把“八宝山海葬服务中心”和其他陵园搞混了——它不是藏在偏僻的山里,而是在市区里一个安静的角落,默默帮着像爷爷这样的老人,完成最后的“回家”路。如果你也有亲人想选择海葬,别像我一开始那样在网上乱找,直接记准石景山区八宝山路甲1号,或者打96156确认,就能少走很多弯路。毕竟对逝者最好的告慰,就是让他们的心愿,顺顺利利实现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