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的春天,连云港市海州区的居民们发现,位于盐河路的老殡仪馆开始悄悄发生变化。作为在附近住了十几年的老居民,我每天晨跑都会经过那里,看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拆卸设备,心里明白这座承载了城市几十年记忆的建筑,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。
搬迁工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。记得那年夏天,我在社区公告栏看到搬迁公示时,还和邻居王阿姨讨论过这件事。她担心新馆位置太远,将来办事不方便。后来街道办专门组织了说明会,工作人员拿着规划图解释,新馆选在浦南镇的交通枢纽旁,不仅有专线公交,还预留了充足的停车场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他们提到新馆设计采用了"生命公园"的理念,打破了传统殡仪馆的压抑感,当时心里就觉得,这或许是件好事。
真正感受到变化是在那年秋天。有次去浦南镇办事,特意绕路去新馆看了看。远远望去,米白色的建筑群掩映在香樟树林里,完全没有想象中肃穆冰冷的样子。门口的引导牌做得很温馨,指示牌上除了常规的功能分区,还标注了"心灵慰藉室"和"家庭休息室"。后来听在民政局工作的同学说,新馆光是环保设备就投入了上千万元,火化炉的排放标准比国家标准还高,连骨灰盒都是可降解的环保材料,这让我对殡葬改革有了新的认识。
现在每次经过老馆旧址,看到那里正在建设的城市绿肺公园,总会想起那次搬迁。从最初的不解到后来的理解,再到如今的认同,这个过程让我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。殡仪馆的搬迁不仅改善了老城区的人居环境,更重要的是,它用一种更文明、更环保的方式,守护着生命最后的尊严。有时候路过新馆,看到前来吊唁的人们不再行色匆匆,而是能在庭院里静静驻足,心里便觉得,这场跨越半年的搬迁,搬得值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