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春天,我陪着父亲为奶奶办理海葬手续时,才发现这项看似简单的身后事,原来需要细致的准备。奶奶生前总说喜欢大海的辽阔,临终前特意嘱咐要将骨灰撒入黄海。为了实现她的遗愿,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咨询殡仪馆和海葬服务机构,慢慢理清了需要准备的各项材料,也体会到这份特殊告别仪式里藏着的温柔与郑重。
首先要准备的是逝者的基础证明材料。这包括由医院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,殡仪馆开具的火化证明(通常是火化证原件),还有逝者的身份证复印件。这些文件是办理海葬登记的基础,就像我们出行需要车票一样,是通往这片特殊"旅程"的凭证。记得当时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特意提醒,复印件最好准备两份,一份用于登记备案,另一份可能需要在登船时查验。如果逝者是退役军人或有特殊身份,相关证明材料也可以带上,部分地区对特殊群体的海葬服务可能有额外安排。

骨灰相关的准备。海葬对骨灰盒有特殊要求,不能使用石材、金属等不可降解材质。我们在殡仪馆选择了专用的可降解骨灰盒,这种盒子由淀粉基材料制成,遇水后会自然分解,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。如果家属希望用逝者生前喜欢的容器盛放骨灰,需要提前确认材质是否符合环保标准,比如木质骨灰盒需要去除金属配件。按照海葬仪式的流程,骨灰需要提前由家属从殡仪馆取出,所以要准备好干净的布巾包裹骨灰盒,既表达尊重,也避免运输过程中产生磕碰。
家属的身份证明材料也不可或缺。办理海葬手续的经办人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,若是委托他人办理,还需提供授权委托书。如果有多位家属共同参加海葬仪式,最好提前统计参与人数,因为海葬船只的承载人数有限,需要提前报备。我们当时考虑到有几位远方亲戚想来送奶奶最后一程,特意提前与服务机构沟通,确认了额外登船人员的报备流程,避免当天出现混乱。

仪式用品和个人物品的准备。虽然海葬服务机构会提供基本的仪式用品,但我们还是准备了奶奶生前最喜欢的白菊和百合,打算在撒骨灰时一同撒入大海。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将花瓣提前装入可降解的纸篮中,方便抛洒。考虑到海上风浪较大,我们还为每位家属准备了轻便的外套和防滑鞋,登船前检查了手机电量,确保能记录下仪式的重要时刻。纸巾、饮用水等个人物品也建议随身携带,这些细节虽小,却能让整个告别过程更加从容。
当我们带着这些准备好的材料登上海葬船时,看着蔚蓝的大海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,忽然明白了奶奶为何选择这样的归宿。那些提前准备的证明文件、环保骨灰盒、洁白的花瓣,不仅是办理手续的必需,更是我们对逝者心愿的尊重与成全。海葬不是终点,而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回归自然的开始,而充分的准备,能让这场告别多一份体面与安宁。如果你也正在为亲人准备海葬,不妨提前列好清单,逐项准备,让这份最后的送别,成为对逝者最深切的告慰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