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清明前夕,我陪着父亲来到滨海新区的殡葬服务中心,手里攥着母亲的死亡证明和骨灰寄存证。自从去年冬天母亲走后,如何安置她的骨灰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。听邻居说现在有免费海葬政策,我们特意赶来咨询2023年的登记安排。
负责接待的王姐递来一杯热水,翻开蓝色封面的服务手册:"其实从2022年12月开始,我们就已经接受今年的海葬预约了。"她指着墙上的日历解释,每年3月至11月是海葬服务的窗口期,根据潮汐规律安排具体出海日期。今年全市计划组织28批次海葬活动,其中上半年12批次,下半年16批次,每艘船能承载80位逝者家属。

在填写登记表时,我注意到需要准备的材料比想象中简单:逝者身份证明、死亡证明、家属关系证明,以及所有直系亲属签字的同意书。王姐特别提醒我们,虽然海葬服务全程免费,但建议提前3个月预约,"尤其4月和9月是高峰期,现在4月份的船位已经预约到第三艘了。"她指着电脑屏幕上的预约系统,红色标记的日期已经所剩无几。
办理完登记手续后,我们在休息室遇到了来取纪念证书的李阿姨。她去年送别了老伴,提起海葬眼眶湿润:"当时孩子们还担心我接受不了,直到亲眼看到骨灰撒入大海的那一刻,看着海鸥围着船舷盘旋,突然觉得这才是最好的归宿。"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,去年全市共有1263位逝者选择海葬,比2021年增长了37%,越来越多家庭开始接受这种绿色殡葬方式。
离开时,门口的宣传栏里贴着最新的出海安排,4月的三个周末都有船只安排。工作人员说,每次出海前一周会通过短信提醒家属集合时间,还会组织简单的告别仪式。父亲握着那张印有海鸥图案的预约凭证,轻声说:"等天气暖和些,让你妈去看真正的大海。"滨海的风带着咸味拂过窗台,我忽然明白,海葬不是终点,而是让思念化作潮汐,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