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父亲在临终前拉着我的手说想把骨灰撒进大海。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我们对海葬流程一无所知,跑了好几趟殡葬服务中心才理清头绪。现在把这段经历写下来,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家庭。
办理海葬的第一步是准备材料。记得第一次去北京殡葬服务中心时,工作人员递给我的材料清单让我犯了难。核心材料包括逝者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,这里要注意身份证和户口本都需要准备,若是集体户口还得去派出所开具户籍证明。死亡证明是必不可少的,医院开具的医学死亡证明或派出所出具的销户证明都有效。火化证明需要在殡仪馆办理,拿到手后要仔细核对逝者信息是否准确。作为经办人,我的身份证原件、复印件以及与逝者关系的证明也得备齐,我们是用户口本证明亲属关系的,若是独生子女还需要提供独生子女证。
材料准备齐全后就可以预约海葬服务了。北京目前有两家官方指定的海葬服务机构,分别是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和八宝山殡仪馆。我们选择了后者,通过电话预约时工作人员提醒我们,每年3月到10月是海葬旺季,最好提前两个月预约。预约成功后会收到一张通知单,上面写着集合时间和地点,通常是在通州的某个码头集合,统一乘船出海。

出海当天的流程比想象中更温馨。早上七点半到达码头时,已经有十几个家庭在等候。工作人员给每个家庭发了白色的菊花和骨灰袋,还有一份打印好的注意事项。登船后,主持人会先介绍海葬的流程,然后播放舒缓的音乐。当船行驶到指定海域,工作人员会按预约顺序引导家属到甲板上,将骨灰与花瓣一起撒入大海。整个仪式大约持续一个小时,返航时会发放海葬纪念证,这个证书需要妥善保管,后续如需查询相关信息可能会用到。
办理过程中发现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。骨灰盒不需要自己准备,殡仪馆会提供专用的可降解骨灰袋,若是自带骨灰盒需要提前确认是否符合环保要求。部分区县对海葬有补贴政策,我们在朝阳区民政局申请到了2000元的补贴,需要提交海葬纪念证、火化证明和经办人银行卡复印件。出海当天记得多带件外套,海上风比市区大很多,尤其是春秋季节容易受凉。

现在每次路过什刹海,都会想起父亲撒入渤海的那个清晨。海葬不仅让逝者回归自然,也为活着的人保留了一片可以寄托思念的广阔天地。希望这份整理好的经验,能让更多家庭在办理海葬时少走弯路,让告别这件事变得更从容一些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