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那个下午,我坐在老家的藤椅上,手里捏着爷爷留下的那张泛黄的纸条。纸条上是他歪歪扭扭的字迹:"死后别立碑,把我撒进黄海。"爷爷当了一辈子渔民,总说大海是他的"第二故乡",可真要着手办这件事,我才发现自己对"海葬"这两个字几乎一无所知——尤其是最实际的问题:这样一场"回归大海"的仪式,到底要花多少钱?

最初动念想了解海葬,是因为爷爷走后,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商量后事。大伯说传统土葬在村里得买墓地,现在好点的墓园一平方要上万,加上棺材、仪式,没十万下不来;堂姐提到火葬后寄存骨灰,殡仪馆的骨灰架一年也要几百块,长年累月也是笔开销。这时我才想起爷爷的纸条,试探着说:"要不试试海葬?听说比土葬便宜。"这话一出,大家都安静了——便宜是真的吗?到底有多便宜?

最便宜的海葬大概多少钱-1

带着这个问题,我先联系了青岛本地的殡葬服务中心。接电话的张姐声音很温和,听完我的情况后,她先解释:"海葬费用分两种,一种是基础套餐,一种是定制服务。最便宜的肯定是基础套餐,包含最核心的服务。"她告诉我,基础套餐里有三项是必含的:能容纳10-15位家属的船只租赁(单程1.5小时左右)、可降解骨灰盒(玉米淀粉材质,入水30分钟内溶解)、还有两位工作人员全程引导(一位负责流程,一位协助家属撒放骨灰)。"像咱们青岛这边,基础套餐价格基本在3800-4500元之间,沿海城市里算中等水平。"张姐补充道,"上海、深圳那边会稍贵点,主要是船只租赁成本高,基础套餐大概5000-6000元,但内陆城市比如武汉,因为要从长江出海,运输成本加进去,反而和沿海差不多。"

后来我又跑了两家民营殡葬机构,发现费用细节里藏着不少"门道"。有一家机构的报价单上写着"基础海葬2980元",仔细一问才知道,这个价格只包含船只和骨灰盒,家属想上船得额外加钱——每位家属300元,最多带3位。另一家则注明"不含鲜花撒放",如果想按爷爷生前喜欢的那样撒一把菊花,得再加500元买花束。反倒是张姐所在的公办服务中心更实在:"我们的基础套餐里,默认包含3位家属的登船名额,鲜花和纪念证书都是免费的,不会再单加钱。"最让我惊喜的是公益海葬——张姐说青岛每年春秋两季会组织政府补贴的免费海葬,只要是本地户籍,提前3个月提交死亡证明和家属身份证,就能申请。"不过免费的名额有限,每次也就20个家庭,得抢名额。"

其实比起钱,更让我触动的是咨询时遇到的那位李阿姨。她去年给老伴办了海葬,提到费用时摆摆手:"我那会儿选的4200元的套餐,现在每个月15号,我都会带着孙子去海边,对着浪花说说话。比起立在墓园里的石碑,这片海反而让我觉得他离得更近。"爷爷生前总说,人来自自然,最后回到自然。现在我终于明白,他想要的不是省钱,而是一场安静的告别——没有冰冷的墓碑,只有潮起潮落间,岁岁年年的念想。

前几天我去服务中心交了预约表,选了4月中旬的那班船。3800元的基础套餐,包含3张登船票,还有一小束爷爷喜欢的白菊。工作人员说,撒骨灰的时候可以带件他生前的旧物,我打算把他那件补了三次的渔网梭子一起放进去。毕竟大海那么大,装得下他的一生,也装得下我们往后每一年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