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开始我们都有点不敢信。姑姑小声问工作人员:“这钱真能拿到?不会是要扣什么费用吧?”工作人员笑着解释:“您放心,这是市政府2018年就出台的政策,专门鼓励生态安葬的。只要符合条件,办完手续就能申请,钱是直接打到家属银行卡上的。”后来我们才知道,北京从2016年起就推行生态安葬补贴,海葬作为生态安葬的重要方式,补贴标准从最初的2000元逐步提高到现在的4000元,这些年已经有上万户家庭享受到了这项福利。
办理过程比想象中简单。姑父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户口本上的“北京市居民户口”是最关键的条件。工作人员告诉我们,补贴申请对户籍有明确要求:逝者必须是北京市户籍居民,或者是在京去世并在京火化的非京籍居民(需提供火化证明和死亡证明)。我们准备的材料不算复杂,包括逝者身份证、户口本、火化证明、海葬服务协议,还有姑姑的银行卡复印件和亲属关系证明。工作人员核对完材料,在系统里登记后说:“审核通过的话,40个工作日内钱就能到账,到时候会有短信通知。”
大概一个月后,姑姑的手机收到了银行短信:“尾号XXX卡入账4000元,民政生态安葬补贴。”她拿着手机给我看时,眼眶有点红:“你姑父要是知道,肯定会说‘这政策真贴心’。”后来和其他办理过海葬的家属聊天才发现,不少人一开始都和我们一样“半信半疑”。有人担心“是不是要选贵的服务套餐才能领补贴”,其实完全不用——只要选择由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或各区指定的合法海葬服务机构,不管是集体海葬还是个性化海葬,补贴标准都是统一的4000元。还有人提醒,材料里的“海葬服务协议”一定要保存好,后续如果需要查询补贴进度,这个协议编号是重要凭证。
现在每次路过海边,姑姑都会望着远处说:“你姑父在这儿挺好,政策也帮咱们减轻了负担。”其实这4000元补贴,对很多家庭来说不仅是经济支持,更像是一种温暖的认可——认可我们对生态的选择,也让“逝有所安”多了一份实在的保障。如果你身边也有计划选择海葬的亲友,不妨告诉他们:北京的这项补贴是真的,带着逝者的户籍证明和相关材料去户籍地民政局窗口问问,就能把政策里的温暖实实在在拿到手。
去年冬天,我陪着姑姑去办理姑父的海葬手续。姑父生前总说“死后别占土地,撒去大海挺好”,姑姑一直记着这句话。那天在区民政局的殡葬服务窗口,工作人员递来的《北京市生态安葬补贴申请表》上,“补贴标准4000元”几个字让我们都愣了一下——原以为选择海葬只是完成逝者遗愿,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政策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