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我陪 Uncle 去天津市民政局咨询 Aunt 的骨灰撒海事宜。Aunt 走的时候特意留了话,说不想占用土地,想让骨灰融进渤海湾,跟着潮汐看看她年轻时没能走遍的大海。Uncle 攥着那份手写的遗嘱,反复念叨:"撒海是不是得花不少钱?咱们普通家庭能不能承担?"

那天接待我们的是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的李姐,她听完 Uncle 的顾虑,递来一杯热茶:"您别担心,天津的骨灰撒海是惠民工程,政府有专项补贴,基本不花钱。"她拿出一份《天津市生态安葬服务指南》,指着其中一页说,从2018年起,本市户籍居民选择骨灰撒海,不仅免掉撒海服务费,连专用环保骨灰袋、乘船费、家属随行名额(最多3位)都由财政补贴,家属只需承担少量骨灰寄存过渡的费用,要是骨灰直接从殡仪馆转运,连寄存费都能省了。Uncle 当时眼睛就红了,他原以为至少得花几千块,没想到几乎是免费的。

天津骨灰撒海要钱吗-1

办理流程比想象中简单。我们提前在"天津民政"官网预约,选了三个月后的"春季渤海撒海专线"。预约时工作人员会确认逝者身份信息(本市户籍需提供户口本,非本市户籍可咨询是否有补充政策)、骨灰存放状态,还会贴心地问家属是否需要心理疏导服务。正式办理那天,殡仪馆的车直接把 Aunt 的骨灰盒送到码头,工作人员帮我们换成了可降解的米白色骨灰袋,上面印着淡淡的海浪纹。Uncle 摸着袋子说:"这样挺好,不占地方,还环保。"

撒海那天是个晴天,海风带着点咸腥味。船上有二十多个家庭,大家都安安静静的,没人说话,只有海鸥偶尔掠过船舷。工作人员先念了段悼词,然后按顺序让家属把骨灰撒进海里。轮到 Uncle 时,他颤抖着打开骨灰袋,骨灰随着海风飘进湛蓝的海水里,瞬间就散开了。他对着大海轻声说:"你看,这海多大,以后你就自由了。"回来的路上,他一直望着窗外,突然说:"原来政府真的替老百姓着想,不光省钱,还让逝者走得这么有尊严。"

后来我才知道,天津每年安排4-6次集体撒海活动,每次都有上百个家庭参与。这项政策实施十年,已经让五千多位逝者魂归大海。对普通家庭来说,它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(传统墓地少则几万,多则十几万),更传递了一种"厚养薄葬"的新观念——真正的怀念,不在墓碑多高,而在心里是否牵挂。Uncle 常跟老街坊说:"以后我走了,也选撒海,省钱、环保,还能跟你 Aunt 作伴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