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走的那年冬天,雪下得特别大。整理遗物时,我在他的旧笔记本里翻到一页泛黄的纸,上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字:“若有一天,把我撒进海里吧,像年轻时在青岛海边说的那样。”字迹歪歪扭扭,是他生病后勉强写的。那一刻,我忽然想起他总说的“人来自自然,也该回到自然去”,心里酸酸的,却也打定主意:要帮他完成这个最后的心愿。

决定办海撒后,我才发现自己对这事儿一无所知。一开始在网上搜“北京海撒预约电话”,跳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,有标着“加急办理”的,有说“独家渠道”的,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不等,看得我心里发慌。那会儿我特别怕遇到骗子,毕竟这种事容不得半点差错。后来还是社区的王阿姨提醒我:“这种事得找官方渠道,你去北京市民政局官网看看,或者打12345市民热线问问,准没错。”

听了王阿姨的话,我先登录了北京市民政局的网站,在“殡葬服务”板块里找到了“海葬服务”专栏。页面上写得很清楚:北京市骨灰海撒服务由市殡葬管理事务中心统一组织,各区民政局负责具体预约,还附了各区的咨询电话。我照着上面的号码拨通了海淀区民政局的电话,接电话的是位姓李的大姐,声音很温和。她告诉我,一对一海撒属于个性化服务,需要提前15天预约,要准备逝者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、家属身份证,还有所有继承人签字的委托书。费用方面,基础服务费包含骨灰撒海、乘船、礼仪主持等,具体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否加鲜花、音乐等附加项。挂了电话,我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——原来正规渠道的信息这么清晰,根本不用在网上瞎找。

预约好日期后,我和妹妹开始准备。父亲生前爱穿蓝色的衬衫,我们选了个天蓝色的布骨灰盒,上面绣着几朵浪花,是他喜欢的样子。出海那天是个晴天,风不大,阳光洒在海面上,像撒了一层碎金。我们按约定时间到了塘沽港的集合点,工作人员已经在那里等了,核对身份、签确认单,流程很顺畅。登船后,船上有专门的礼仪师,轻声提醒我们仪式的环节:先默哀,然后家属可以轮流撒花瓣,最后由工作人员协助将骨灰撒入海中。当父亲的骨灰随着海风落入海面,化作点点白光融进碧波里时,妹妹忽然轻声说:“爸,您看,这海多蓝啊,跟您当年在青岛看到的一样。”我望着远处的海平面,想起他曾说“大海那么大,能装下所有故事”,忽然觉得心里敞亮了许多——他没有离开,只是换了种方式,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“活着”。

北京地区一对一海撒预约电话多少-1

现在回想整个过程,其实没那么复杂,关键是找对渠道、提前准备。如果有和我一样想帮亲人完成“归海”心愿的朋友,记得先查北京市民政局官网或打各区民政局电话,别信网上那些非官方的“加急渠道”。出海前一定要确认天气,风浪大的时候船会停航,提前和工作人员沟通好时间调整。材料方面,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这些原件和复印件都要带齐,免得白跑一趟。最重要的是,选个家人都方便的日子,让告别也能从容些。

父亲“归海”那天,海面上飞着几只海鸥,叫声清亮。我想,他大概是满意的吧。生命从自然来,回到自然去,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。而那些清晰的预约电话、规范的流程,就像一双温暖的手,轻轻托着我们,让这场告别少了慌乱,多了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