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的风带着点凉意,我裹紧外套站在海边,看着灰蒙蒙的天和翻涌的浪。夏天的海边总是挤满了人,沙滩上全是欢声笑语,可冬天的海不一样,像被按下了静音键,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,一下下撞在心上。突然想起小时候,爷爷总说“冬天的海才藏着真东西”,那会儿我跟着他在礁石堆里钻来钻去,兜里总能装满小螃蟹和贝壳。今天无事,倒想再去寻寻这份冬天的乐趣。
沿着海岸线往前走,沙滩比夏天时宽了不少,退潮后的沙地上留着一道道波纹,像被谁用梳子仔细梳过。我踩着凉丝丝的沙子往礁石区走,小时候爷爷总在这儿教我“找螃蟹”——冬天的小螃蟹不爱动,都躲在礁石缝里避寒。果然,刚搬开一块半埋在沙里的石头,就看见几只指甲盖大的小螃蟹,深褐色的壳上沾着细沙,八只小短腿正慌乱地往石缝里钻。我赶紧伸手去捂,指尖刚碰到它的背,小家伙“嗖”地一下就溜进更深的缝隙,只留下一对晃动的小钳子。后来学乖了,搬石头前先把手放在缝口守着,等它一露头就捏住背甲,这下总算抓了三四只,装在带来的小网兜里,它们在里面爬来爬去,小钳子“咔嚓咔嚓”碰着网眼,倒像在跟我打招呼。
再往沙滩中间走,沙子软乎乎的,踩下去能陷到脚踝。冬天的贝壳总比夏天多,大概是海浪把藏在深海的“宝贝”都冲上岸了。弯腰扒开表层的沙,就能看见半埋着的花蛤,壳上有淡棕色的花纹,像撒了一把碎阳光;还有带锯齿边的扇贝,边缘泛着珍珠似的光泽,拿在手里沉甸甸的。最有意思的是寄居蟹,背着个螺旋形的小海螺壳,我把它放在手心,它探出小脑袋,触角晃了晃,突然缩回去,壳就滚到了手背上,逗得我笑出了声。沙滩上还有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螺,有的壳上长着尖刺,有的像颗小纽扣,我挑了几个纹路好看的揣进兜里,想着回家串成手链。

走到礁石群深处,这里的石头上长满了深绿色的青苔,摸上去滑溜溜的。爷爷以前说“冬天的海虹最肥”,果然,礁石凹坑里密密麻麻挤着海虹,紫黑色的壳紧紧贴在石头上,像一串串葡萄。我找了根小木棍,顺着壳的边缘一撬,“啪”的一声,海虹就掉了下来,里面的肉鼓鼓囊囊,还带着海水的咸腥味。旁边的礁石上还有牡蛎,壳比海虹厚,得用点力才能撬开,不过肉更紧实,拿在手里能感觉到微微的颤动。正撬得起劲,突然看见石缝里有个橘红色的小东西,凑近一看,竟是只巴掌大的小海星,五只腕足上长着细密的小颗粒,摸上去糙糙的,我赶紧把它放回水里——冬天的海星还没长大,该让它继续在海里待着。

网兜里的东西渐渐满了,小螃蟹在网底爬,贝壳和海虹堆在上面,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,给它们镀了层暖融融的光。其实冬天去海边抓东西,图的不是收获多少,而是那份安静里的惊喜:你不知道下一块石头下藏着螃蟹,也不知道哪捧沙子里埋着贝壳,就像在跟大海玩一场捉迷藏。回家后把小螃蟹放回阳台的水盆,贝壳洗干净摆在窗台,海虹蒸了一盘,蘸着醋吃,肉嫩得像要化在嘴里。原来爷爷说的没错,冬天的海从不是“睡着”的,它只是把热闹藏进了礁石缝、沙粒间,等着愿意弯腰的人,去发现那些藏在寒风里的温柔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