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深秋,父亲走的时候留下一句简单的话:“别买墓地了,把我撒进海里吧,干净。”我和母亲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,看着窗外的银杏叶落了一地,心里明白,这是他琢磨了很久的决定。父亲一辈子喜欢钓鱼,退休后总往海边跑,说大海比任何地方都开阔。可真要着手办海葬,我心里却一点底都没有——在北京海淀区办海葬,全部费用大概要多少钱?会不会很复杂?这些问题像一团雾,绕得人喘不过气。

跑了几趟海淀区民政局的殡葬服务窗口,又跟之前办过的朋友打听,才慢慢理清楚费用的脉络。最让我意外的是,现在北京对户籍居民的海葬有挺实在的补贴政策。工作人员拿出一张明细单,说像父亲这样的海淀户籍居民,提交申请后能拿到2000元的政府补贴,这笔钱直接从基础服务费里抵扣。基础服务费都包含啥呢?我仔细问了问,主要是船只租赁、骨灰撒放的场地服务、工作人员的全程引导,还有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——比如宣读悼词、集体默哀,甚至会准备一小束白菊让家属撒进海里。这些基础服务加起来,原本要三千多,扣除补贴后,个人实际承担的部分一下子就少了大半。

北京海淀区海葬全部费用大概是多少钱-1

除了基础费用,还有些细节得提前考虑。比如骨灰盒,窗口的大姐说有免费的环保型,是用可降解材料做的,撒进海里几个月就会自然溶解,完全不污染环境,父亲肯定喜欢这种“不占地方”的。但我和母亲商量后,还是想选个稍微特别点的,最后挑了个胡桃木的小盒子,上面刻了父亲的名字和生卒年月,花了480元,不算贵,至少握着的时候能有点温度。另外就是家属陪同的人数,基础服务一般允许3到5位直系亲属免费登船,如果家里人多,想多去几位送最后一程,超出的人可能要加收费用,大概每人200元左右。我们家亲戚不多,最后去了4个人,正好在免费范围内,省了这笔开支。

还有些“可选项”的费用,丰俭由人。比如有的家庭会要求拍一段撒海过程的短视频,或者做一本纪念册,里面放仪式照片和定位证书——就是记录骨灰撒放经纬度的那张纸,以后想“看看”父亲的时候,心里能有个具体的方向。这些定制服务大概要500到800元,我们没选,觉得父亲不喜欢这些形式,但同行的另一户人家订了纪念册,说“总得给孩子留个念想”,也能理解。至于交通和住宿,海葬的船只一般从天津港或秦皇岛港出发,海淀区的家属过去,民政局会推荐合作的大巴车,往返车费每人80元,早上出发傍晚回来,当天就能办完,不用额外住酒店,这点也挺省心。

把这些费用捋清楚后,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。基础服务费扣除补贴后个人承担1200元,加上选的骨灰盒480元,再算上4个人的往返车费320元,总共花了2000元出头。如果没选骨灰盒和车费,只用基础服务和免费骨灰盒,其实个人几乎不用花钱。比起之前打听的墓地价格——最便宜的也要五六万,还得年年交管理费,海葬的费用实在是“轻”太多了。现在每次想起父亲,就会想到那片海,想象他跟着浪花飘向远方的样子。或许对逝者来说,最好的告别从来不是昂贵的墓碑,而是一份尊重自然的心意,和一份让生者轻松前行的释然。如果家里也有类似的想法,不妨提前去民政局问问,费用真的没想象中复杂,重要的是把这份“干净”的念想,稳稳地送到该去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