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刚吹绿颐和园的柳梢,我陪着母亲坐在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的接待室里。她手里攥着父亲生前常戴的老花镜,轻声问工作人员:"今年的海撒,最早什么时候能安排?"窗外的玉兰花正打着花苞,像极了我们心里那份既期待又忐忑的念想——父亲走的时候说,想把骨灰撒进大海,"跟着潮水看看世界"。
其实从去年冬天开始,我就陆续打听海撒的事。工作人员告诉我,北京的骨灰海撒已有三十多年历史,这些年选择这种方式的家庭越来越多。"每年基本从3月下旬开始,到10月底结束,具体批次得看天气和潮汐。"接待室的李姐翻着日程本说,今年的首批海撒计划在4月初启动,"3月中旬就可以提交申请了,要赶早的话得抓紧准备材料。"她指着墙上的通知,上面写着2025年海撒将分12个批次,每批次安排2-3艘船,乘船地点主要在天津港和秦皇岛港,"不同港口的航程不一样,天津港近一些,单程两小时左右,秦皇岛港能看到更开阔的海域。"
办理手续比想象中简单。我们提前在"北京殡葬服务网"填了预约表,带着父亲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和家属身份证复印件,到现场审核时只用了20分钟。李姐特意提醒:"骨灰盒不用另外准备,中心会提供专用的可降解骨灰袋,撒海时工作人员会协助把骨灰装入袋中,系上家属准备的花瓣或丝绸。"她还说,每艘船能容纳80-100位家属,建议提前确定同行人数,"去年有个家庭临时多来了5位亲戚,船上座位不够,最后只能轮流站着,挺遗憾的。"

等待审批的那几天,母亲整理出父亲的相册。翻到他退休后在青岛海边拍的照片时,她忽然笑了:"你爸总说大海是活的,撒在海里,就像他还在到处逛呢。"审批通过的电话打来时,我们正在给相册贴标签,工作人员通知4月8日乘船,"当天早上7点在指定地点集合乘车,记得带件外套,海上风大。"挂了电话,母亲把老花镜轻轻放在相册上,镜片反射着窗外的阳光,像极了父亲当年看海时眼里的光。
如今距离出海的日子还有半个月,母亲每天都会去阳台摆弄那盆父亲生前养的绿萝。"等撒完海,咱们把绿萝搬到阳台外侧,让它也吹吹海风。"她说这话时,春风正从纱窗缝里钻进来,带着远处玉兰花的淡香。或许生命的告别从不是终点,就像这年年如约而至的海撒,在每个春天启程,把思念化作潮水,温柔地漫过岁月的堤岸。如果你也在为家人办理海撒,不妨多留意3月中旬的预约通知,带着这份对生命的尊重与念想,让爱乘着海风,去往更辽阔的远方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