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春天,父亲在医院安详离世。整理遗物时,我发现他多年前写下的心愿:"身后事从简,骨灰撒向大海或化作树木养分"。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我只知道八宝山殡仪馆,对海葬树葬一无所知。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引下,我踏上了这段特殊的办理之路,也希望把经历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。

最初以为环保葬需要托关系或支付高额费用,拨通96156北京市民政服务热线后才知道,北京市自2019年起就全面推行免费海葬、树葬服务。工作人员耐心解释,只要逝者是北京户籍,或配偶、父母、子女有北京户籍,就能申请。记得当时特意问了是否有隐性消费,得到的答复是从申请到仪式全程零费用,连骨灰盒都有环保材质的免费选项。

在北京如何申请免费海葬树葬-1

准备材料的过程比想象中简单。携带逝者火化证明、户口本、家属身份证,到户籍所在区的殡葬服务中心填写申请表。我选的是海葬,工作人员介绍每月都有固定船期,每次可安排20-30户家庭。审核通过后,会收到盖着红章的《海葬服务通知单》,上面详细写着集合时间、码头地址和注意事项。特别感动的是,工作人员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心理疏导服务,说很多家属在仪式前会有情绪波动。

今年清明前,我们按通知来到石景山区的骨灰撒海码头。现场有专业礼仪师引导,工作人员都穿着深色正装,神情肃穆。同行的有二十多个家庭,最小的逝者只有28岁,最年长的92岁。当洁白的花瓣与骨灰一同融入渤海湾时,海鸥恰好从船头掠过,父亲生前总说"人就像一滴水,要回归大海",此刻突然懂得这话的深意。仪式结束后,我们领到了烫金的《骨灰海葬证书》,证书编号可在线查询撒海坐标。

如果选择树葬,流程也大致相同。北京市属的长青园骨灰林、温泉墓园等都有免费树葬区,每棵树下会镶嵌记载逝者信息的纪念牌。朋友的母亲去年选择了十三陵水泉沟的树葬区,如今那棵油松已抽出新枝,扫描纪念牌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逝者生平。这种让生命在绿意中延续的方式,比传统墓碑更让人心安。

办理过程中发现,很多人对环保葬存在误解。其实北京市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这项民生工程,2023年就有超过5000个家庭选择了免费海葬或树葬。建议有需求的市民直接联系各区殡葬管理所,或登录北京市民政局官网查询最新政策。就像父亲常说的"生前厚养,死后薄葬",让逝者安息,让生者安心,或许就是对生命最好的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