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母亲走后,整理遗物时发现她夹在日记本里的纸条:"身后事从简,若能海葬最好,不给孩子们添负担。"看着纸条上熟悉的字迹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殡葬政策一无所知。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我只模糊听说过骨灰海撒,却从没认真了解过具体流程,更不知道这项服务是否需要费用。
最初咨询几家殡葬服务机构时,得到的答复各不相同。有的说全程需要数千元费用,包含船只租赁和告别仪式;有的则含糊其辞,只强调"有补贴但需申请"。直到走进街道办事处的民政窗口,工作人员递给我一份《北京市骨灰海撒服务指南》,我才第一次系统了解到这项惠民政策。原来从2019年起,北京市就全面推行骨灰海撒免费服务,不仅免除基本服务费,还对本市户籍逝者提供全程补贴。
办理过程比想象中更人性化。在社区开具证明后,我们带着母亲的火化证明来到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。工作人员耐心讲解了海撒的航线选择,介绍了集体海撒与个性海撒的区别,还特意说明可以携带少量花瓣或骨灰盒装饰物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他们没有推荐任何收费项目,反而主动提醒我们可申请丧葬补贴,整个咨询过程充满尊重与体谅。
今年清明前夕,我们在渤海湾参加了集体海撒仪式。洁白的花瓣随着骨灰缓缓融入海水,工作人员轻声念诵着悼词。望着无垠的海面,我想起母亲生前常说"要像水滴回归大海",此刻终于理解这份选择背后的豁达。回程路上,同行的还有几位同样选择海撒的家属,大家交流着政策细节,一位老先生感慨道:"本以为是负担,没想到政府把服务做得这么周全。"
其实许多北京市民和我一样,对骨灰海撒政策存在认知盲区。这项始于1994年的殡葬改革,如今已形成成熟的服务体系:从免费的船只运输、专业礼仪服务,到家属交通补贴,甚至提供线上追思平台。市殡葬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,2023年全市骨灰海撒服务已达三千余例,越来越多家庭选择这种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。
办理母亲的后事让我真切感受到,殡葬改革不仅是政策的进步,更是观念的更新。当海撒从"需要花钱"变成"政府买单",背后是民生保障网的不断完善。现在每次路过什刹海,看着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水面,我总会想起那个宁静的清晨,想起母亲终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回归自然。这项温暖的政策,让生命的终点变得轻盈而有尊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