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海面上泛着薄雾,我捧着外婆的骨灰盒站在甲板上,指尖能触到木盒表面细密的纹理。这是她生前反复叮嘱的心愿——将骨灰撒进她年轻时远航过的这片海域。当白色的骨殖随着花瓣坠入海水,瞬间被涌来的浪花温柔托住,像一群银色的鱼群游向深海,我忽然读懂了这场特殊告别里藏着的生命哲学。
外婆的航海日志里夹着张泛黄的照片,二十岁的她站在货轮甲板上,海风吹起她蓝色工装裤的裤脚。那时她是新中国第一代女海员,跟着船队穿越马六甲海峡时,曾在日记本上写"大海记住每朵浪花的故事"。退休后她总坐在阳台看海,说人来自自然,最终该回到自然的怀抱。当我们按照她的遗愿联系海葬服务时,工作人员递来的纪念册里,每一页都印着不同海域的高清照片,外婆选中的那页正是她当年航经的巴士海峡,照片里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着碎钻般的光芒。
撒海仪式比想象中平静。没有墓碑的冰冷,没有墓园的肃穆,只有海鸥掠过时清亮的鸣叫。当温热的骨灰从指缝滑落,与海水相融的刹那,我想起小时候她教我叠纸船的场景。那些载着秘密的纸船漂向远方时,她笑着说"海水会把祝福带给全世界"。此刻的骨灰何尝不是一艘特殊的纸船,载着她对大海的眷恋启航。同行的殡葬师说,每个选择海葬的生命都在延续海洋的故事,就像珊瑚礁孕育新的生态,这些微小的骨殖最终会成为浮游生物的养分,完成生命的轮回。
返航时朝阳穿透云层,在海面上铺就金色的航道。母亲忽然指着远处的海豚群说:"你外婆变成了最自由的样子。"包里装着外婆留下的海螺,贴在耳畔仍能听见熟悉的海浪声。这让我想起生物课上学过的知识,人体中的水分与海洋的盐分含量惊人相似,或许生命本就是海洋馈赠的礼物。海葬不是终点的标记,而是让生命以另一种形态回归源头,就像外婆曾经说的:"真正的离开是被遗忘,大海会帮我们记住所有爱。"

如今每当我看见蓝色的海岸线,就会想起那个薄雾弥漫的清晨。骨灰撒海的意义,或许正在于打破了死亡的沉重边界——当生命化作海水的一部分,便拥有了随潮汐远行的力量,在日月星辰的见证下,成为永恒流动的风景。那些珍藏在记忆里的温暖瞬间,如同散落在海面上的光斑,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时光深处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