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父亲在医院的病床上握着我的手说:"等我走了,把我撒进大海吧,我这辈子没见过真正的蓝海。"父亲是个老渔民,年轻时在近海打渔,总念叨着想去南海看看。他走后,我们兄妹几个凑在灵堂里商量后事,妹妹突然红着眼问:"爸的骨灰...能不能留一部分下来?我想在家摆个小龛,时不时能看看他。"这话一出,大家都沉默了——海葬要把骨灰全撒了吗?留一部分会不会不合适?骨灰这东西,会不会有毒?还能用来做什么?一连串的问题像潮水似的涌上来,后来我们跑了民政局、问了殡葬服务中心,才算把这些事弄明白。

骨灰能不能分一部分",其实并没有硬性规定说不行。我特意去民政局的殡葬科咨询,工作人员翻出文件告诉我,海葬的核心是将骨灰撒入指定海域,完成生态安葬,但并没有禁止家属保留部分骨灰。他说这些年遇到过不少类似的家庭:有的把大部分骨灰撒向大海,留一小捧埋在纪念陵园的树下;有的用小玻璃瓶封装,放在家里的书架上;还有的会混合陶土做成小小的纪念牌。只要不违背逝者遗愿,不影响公共利益,保留一部分骨灰是完全允许的。就像我父亲,生前总说"大海是家,你们心里也是家",或许他也希望我们能留个念想。

海葬骨灰一部分可以用吗有毒吗能用吗-1

至于"骨灰有没有毒",之前我也担心过。记得殡仪馆工作人员把骨灰递给我时,我下意识往后缩了手——总觉得那是"燃烧后的残留物",会不会有什么有害物质。后来在网上查资料,又问了做医生的同学,才知道担心是多余的。骨灰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、碳酸钙这些无机物,就像烧过的骨头渣,不含毒素,pH值接近中性,对人体完全无害。同学还笑我:"你小时候啃骨头,骨头烧了不就差不多是这个?"我摸着冰凉的骨灰盒,突然觉得父亲好像真的变成了海边的沙、山里的石,温和又安静。

那"骨灰还能用吗"?除了撒海和留存,其实还有不少有意义的用法。我在殡葬服务中心看到过宣传册,现在有把骨灰做成"纪念钻石"的——通过高温高压技术,把骨灰里的碳元素转化成钻石,戴在身上就像父亲一直在身边。还有人把骨灰混合陶土,烧制成小小的陶瓷肖像,摆在书桌上当摆件。最让我心动的是"骨灰植树":把一部分骨灰埋进树下,树木吸收养分长成大树,既环保又能让思念生根发芽。父亲一辈子喜欢花草,要是知道自己能变成一棵会开花的树,肯定会笑着说"这才值当"。

现在回想,当初那些纠结其实都是因为太在乎。在乎父亲走得是否安心,在乎我们的思念是否有处安放。海葬时,我们把大部分骨灰撒进了他念叨了一辈子的南海,浪花卷着骨灰慢慢散开,像他年轻时出海的背影。剩下的一小捧,我们埋在了老家院子的桂花树下——那是他亲手种的树,每年秋天都香得满院都是。骨灰无毒,留一部分合法,还能变成钻石、树木、陶瓷,这些都不是对逝者的不敬,而是把思念变成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温暖。或许最好的告别,就是让逝者以另一种方式,继续活在我们的生活里。

海葬骨灰一部分可以用吗有毒吗能用吗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