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春天,我陪着伯父一家办理了伯母的骨灰海撒手续。从最初对着一堆流程说明手足无措,到最后在海风里平静完成仪式,这个过程让我对北京的骨灰海撒流程有了真切的认识。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曾让我们纠结的细节,其实只要提前理清楚,就能让整个过程更从容。

第一步是咨询与预约。最开始我们不知道该找谁,后来听朋友说北京的骨灰海撒由市民政局统一管理,专门有海撒服务中心负责。拨通服务中心电话时,我心里还有点忐忑,没想到工作人员声音很温和,耐心解释了基本流程:每年春秋两季是海撒旺季,春季一般在4-5月,秋季在9-10月,每次出海会安排多户家庭一起,一艘船大概能容纳50-80人。工作人员提醒我们,旺季需要提前1-2个月预约,淡季也要至少提前3周,预约时要登记逝者信息、家属联系方式和预计参与人数。记得当时工作人员特意强调:“如果家属中有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,要提前说,我们会安排轮椅通道和优先登船。”这个细节让我们心里暖了不少。

接着是材料准备,这部分需要格外细心。工作人员列了一张清单:逝者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原件及复印件,家属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,还有骨灰本身。最开始我们以为用伯母的木质骨灰盒就行,工作人员却提醒:“骨灰需要装在可降解的骨灰袋里,木质或金属盒子不行,海洋生态保护有要求。”后来我们在服务中心买了专用的降解骨灰袋,米白色的布料,摸起来很柔软。另外还要提前填一份《骨灰海撒申请表》,表格可以在服务中心现场领,也能在官网下载,需要所有直系亲属签字确认,这个环节我们跑了两趟才凑齐所有签字,建议大家提前和家人沟通好。

到了登船仪式那天,我们按预约时间到了集合点。北京本地没有港口,海撒船一般从天津港或秦皇岛港出发,服务中心会安排大巴统一接送家属。那天早上7点,我们在指定地点坐上大巴,车上有工作人员再次核对信息,发放入场证和纪念册。船不算大,但很稳,甲板上摆着整齐的座椅,船头有个小小的仪式台。仪式开始前,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一小袋白色的菊花瓣,说撒骨灰时可以一起撒下去。伯父特意把伯母生前最喜欢的丝巾系在了骨灰袋上,浅紫色的,在海风里轻轻飘着。仪式流程很简单:先全体默哀三分钟,然后有位工作人员念了段悼词,接着家属按顺序到船头撒骨灰。轮到伯父时,他颤抖着手打开骨灰袋,我和堂姐扶着他,看着骨灰混着花瓣落入海里,像一群白色的蝴蝶飞向远方。那一刻,原本压抑的气氛突然变得平静,伯父叹了口气说:“她一辈子喜欢热闹,现在有这么多人陪着,挺好。”

北京骨灰海撒流程有哪些-1

仪式结束后还有些收尾的事。船靠岸时,工作人员给每户家庭发了一本《骨灰海撒纪念证书》,上面印着海撒的日期和经纬度。工作人员说,这份证书可以作为逝者骨灰海撒的凭证,后续如果需要查询相关信息,带着证书和身份证就能到服务中心办理。回来的路上,堂姐问:“之后还用做什么吗?”工作人员笑着摇头:“海撒是生态安葬的一种,没有后续的祭扫环节,你们心里记着逝者就好。如果想留个念想,可以把证书和逝者的照片一起收好。”现在伯父家的书架上,那个证书就放在伯母的相框旁边,旁边还压着一张那天在甲板上拍的海景照。

经历过才明白,骨灰海撒不只是一个流程,更是一场与逝者好好告别的仪式。如果家里有需要办理的,记得提前打电话咨询清楚,把材料准备齐全,仪式当天多带件外套——海上的风比想象中凉。最重要的是,带着平静的心情去完成这件事,让逝者在辽阔的大海里获得安宁,也让生者在这个过程里慢慢释怀。

北京骨灰海撒流程有哪些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