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听说北戴河海滨国家森林公园,是去年夏天听同事提起的。她说那里不像常规景区那样拥挤,走进去像闯进了一片藏在海边的绿色秘境。今年初秋,我终于空出周末,带着相机和好奇心,坐高铁到了北戴河,决定亲自去探探这片“秘境”到底什么样。
从北戴河站打车过去,不过二十分钟车程。车子刚拐进公园外围的路,窗外的景象就变了——路两旁的树越来越密,树干笔直地往天上蹿,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,在柏油路上拼出晃动的光斑。到了公园入口,没有想象中的气派大门,只有一块朴素的木牌,刻着“北戴河海滨国家森林公园”几个字,旁边立着块手绘地图,标注着主要步道和景点。买了15元的门票(后来才知道学生和老人有半价,这点很贴心),刚迈过门槛,就被一阵混合着松针和海风的味道裹住了——空气里有松树的清苦,槐树的甜香,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咸,是海的味道。往里走了百十米,脚下的路从水泥路变成了木栈道,踩上去“咚咚”响,栈道两旁是齐腰深的灌木,叶子上还挂着清晨的露水,偶尔有小蚂蚱“噌”地跳出来,吓我一跳又觉得有趣。再往前,地势慢慢低下去,栈道开始沿着湿地边缘蜿蜒,左边是茂密的树林,右边是大片的芦苇荡,风吹过的时候,芦苇秆互相碰撞,发出“沙沙”的声响,几只白鹭扑棱着翅膀从芦苇丛里飞出来,掠过水面时翅膀尖沾起一串水珠。走累了坐在栈道旁的长椅上歇脚,能看见远处的沙滩——不是那种人挤人的浴场,而是安静的浅滩,沙子是浅金色的,海浪轻轻拍着岸边,偶尔有背着画板的老人坐在礁石上写生,连背影都透着悠闲。
公园里的步道比我想象的丰富。入口处的导览图上标着三条路线:短环线3公里,适合散步;中环线6公里,能走到海边;长环线10公里,会穿过整片森林的核心区。我选了中环线,想着既能看森林,又能到海边走走。刚出发时天还有点阴,木栈道上蒙着层薄薄的雾气,远处的树影模模糊糊的,像水墨画里没干的笔触。走了大概半小时,雾气慢慢散了,阳光亮起来,透过松树的枝叶洒在地上,铺成一片碎金似的光斑。路边开始出现不同的树,除了常见的松树,还有不少槐树,树干上挂着牌子,写着“国槐,树龄50年”,枝桠上还挂着几个鸟窝,偶尔有灰喜鹊从窝里探出头,歪着脑袋看路过的人。快到海边的那段路最有意思,左边是陡峭的土坡,上面长满了酸枣树,红通通的小果子挂在枝头,摘一颗放进嘴里,酸得眯起眼睛,却忍不住再摘一颗;右边是缓坡,铺着厚厚的松针,踩上去像踩在软毯上,鞋底会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轻响。走到中环线的终点——一片叫“望海台”的观景平台时,正好是下午三点。平台是用原木搭的,栏杆上缠着牵牛花,站在上面往前看,森林的绿色一直铺到海边,然后突然被蓝色的海截断,像有人用画笔在天地间抹了道鲜明的界线。海风比在森林里时更明显,吹得头发飘起来,带着点海水的咸腥味,却一点不觉得腥,反而让人觉得心里敞亮。
后来我才知道,这里的四季各有各的样子。秋天来的时候,我在公园里遇到一位常来散步的大爷,他说自己住在附近的小区,几乎每天都来。“春天你再来,”他指着路边的空地,“那片会开满野蔷薇,粉的白的,蜜蜂能在上面闹一整天。夏天最舒服,林子里比外面低好几度,傍晚坐在海边的礁石上,看太阳掉进海里,金光照得海水像融化的金子,那才叫好看。”他还说冬天也别有滋味,雪落在松枝上,压得枝桠弯下来,整片森林静悄悄的,只有海浪声和自己的脚步声,偶尔能看见野兔从雪地里窜过去,留下一串小脚印。我听着他的描述,心里已经开始盘算,下次要不要冬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