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透过公交车窗,在座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我攥着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,指尖微微出汗。父亲临终前说想回归大海,这个心愿像一粒种子,在我心里发了芽,如今终于到了要去浇灌它的时候——寻找北京海葬办理处。
在此之前,我在网上搜索了无数次,电话号码打了好几个,却总觉得隔着一层屏幕不够真切。直到朋友提醒,直接去办理处当面咨询会更清楚,我才下定决心走这一趟。办理处的具体地址在东城区安乐林路77号,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的一层大厅。从地铁5号线蒲黄榆站出来,沿着安乐林路往西走大约800米,路过一排老槐树和几家便民商店,就能看到那栋米白色的三层小楼,门口挂着"北京市骨灰海撒服务中心"的牌子,字体是沉稳的黑色,透着庄重又不失温度。
推开玻璃门,大厅里并没有想象中肃穆压抑的气氛。暖黄色的灯光照亮整个空间,墙上挂着海葬流程示意图和渤海湾的航线图,旁边的展示柜里摆放着不同款式的骨灰盒和纪念章。几位穿着浅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咨询的家属,说话声音轻柔,动作耐心细致。我走到服务台前,一位姓王的大姐主动迎上来,递过一杯温水:"您是来咨询海葬业务的吧?先别急,我给您慢慢讲流程。"她的笑容像春日里的微风,瞬间驱散了我心里积攒多日的焦虑。
在和王大姐的交谈中,我详细了解了海葬的办理步骤:提前预约登记、准备相关材料、选择撒海日期和航线、确认服务项目和费用。她还特意提醒我,每月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是潮汐平稳期,适合安排撒海活动,家属可以根据逝者的生辰或纪念日选择日期。大厅的角落里设有专门的洽谈区,几张圆桌配着软椅,方便家属坐下来慢慢商量。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桌面上洒下细碎的光斑,桌上的绿萝叶片上沾着水珠,透着生机,仿佛在告诉人们:生命的终结,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。
离开的时候,我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好的办理指南和一张撒海服务时间表,心里踏实了许多。走在安乐林路上,回头望去,那栋米白色的小楼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宁静。原来办理海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,就像父亲说的,大海是包容的,这里的工作人员用专业和温情,让这份告别的旅程变得庄重而温暖。如果你也有亲人希望魂归大海,不妨亲自来这里看看,地址很好找,人心很温暖,就像王大姐说的:"我们做这份工作,就是想让每个生命都能体面地完成最后一段旅程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