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春天,我为父亲办理了海葬手续。当洁白的骨灰随着花瓣融入蔚蓝的大海时,海鸥在船头盘旋,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拂过脸颊,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这或许是生命最温柔的归宿。很多人对海葬充满好奇又带着些许迷茫,作为亲历者,想把这段经历分享给需要的人。

决定海葬前,我们全家开了三次家庭会议。父亲生前是老渔民,总说大海是他的第二故乡。最初母亲有些犹豫,担心"骨灰撒了就什么都留不下",直到我们在殡葬服务中心看到往届海葬的纪念视频——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海面上,家属们把鲜花和骨灰一起撒向大海,没有冰冷的墓碑,却有整片海洋作为永恒的墓园。现在沿海城市都有专门的海葬服务机构,我们联系的市民政局下属殡葬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会详细讲解政策和流程,还能申请公益海葬补贴。

准备材料其实比想象中简单。需要逝者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、户口本,以及所有直系亲属的身份证和签字同意书。如果选择集体海葬,需要提前三个月预约,单独出海的话费用会高一些,但可以自主选择日期。我们选在父亲生日那天的集体海葬,同船有二十多个家庭,大家虽然素不相识,却因为相似的选择产生了奇妙的共鸣。出发前一天,服务中心会通知集合时间和地点,提醒我们带好骨灰盒(建议用可降解材料)、鲜花和逝者生前喜欢的小物件。

清晨五点半,我们在渔港码头集合。工作人员给每个家庭发了黄色的菊花和纪念册,然后引导大家登船。出海后,船长会先介绍航线和注意事项,当船只到达指定海域(通常是距海岸线10公里以上的公海),广播里会播放哀乐,全体人员默哀三分钟。接着家属们按顺序来到船尾,工作人员协助我们打开骨灰盒,将骨灰和花瓣缓缓撒入海中。我特意带了父亲最爱的口琴,轻轻放在骨灰旁,看着它随着洋流慢慢飘远。那一刻没有想象中的悲伤,反而有种释然——父亲终于回到了他最爱的大海。

海葬需要怎么做-1

仪式结束后,船上会举行一个简短的集体追思会。有位阿姨分享说,她丈夫是海军军官,海葬是他的遗愿;还有个年轻人带着年幼的女儿,告诉孩子奶奶变成了大海里的星星。返航时,朝阳正从海平面升起,金色的光芒洒在每个人脸上。服务中心随后会寄来《骨灰撒海证》,上面刻着逝者姓名和撒海坐标,我们把证书和父亲的照片一起做成纪念册,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。

现在每次去海边,我都会想象父亲化作了浪花里的一滴水珠,随着潮汐看过日出日落。海葬不是终点,而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的开始。如果你也在考虑这种安葬方式,不妨多和家人沟通,联系当地殡葬服务机构了解详情,让逝者的最后一程,如大海般宁静而辽阔。

海葬需要怎么做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