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秋天,奶奶走了。她走得很安详,就像睡着一样。临终前她拉着我的手说,这辈子没见过真正的大海,要是能融进海里,看看日出日落,听听浪声,就挺好。所以处理完后事,我和爸妈商量,决定帮奶奶完成这个心愿——申请骨灰撒海。

一开始我们都没经验,对着"骨灰撒海"这四个字发愣,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我先在网上搜,发现不同城市的流程好像不太一样,我们在青岛,就先查青岛本地的政策。后来打了市民热线,工作人员说这种生态安葬方式有专门的服务机构,让我们联系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下属的海撒服务部。电话打过去,接电话的阿姨声音很温和,她说现在提倡绿色殡葬,骨灰撒海是免费的,这让我们松了口气,原以为会花不少钱。

接下来就是准备材料。阿姨说需要四种:逝者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、家属的身份证和户口本,还有一份全体直系亲属签字的申请书,写明自愿选择骨灰撒海,并且同意不保留骨灰。这些材料里,死亡证明是奶奶住院时医院开的,火化证明是殡仪馆给的,都得是原件,复印件也要准备两份,我们当时怕不够,每种都多印了几张。申请书是在服务中心拿的模板,我和爸妈、姑姑一起签的字,签字的时候手有点抖,毕竟是最后一次为奶奶做决定了。

材料备齐后,我和爸爸去了服务中心。办公室在一栋安静的小楼里,墙上贴着手绘的流程图,还有几张海撒仪式的照片,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,倒不觉得压抑。负责接待的王姐拿出表格让我们填,上面要写逝者信息、家属联系方式,还有撒海的时间偏好——可以选集体撒海,也可以选单独撒海,集体的话时间固定,一般是每月一次,单独的需要等排期,但我们想着奶奶喜欢热闹,就选了下个月的集体撒海。王姐还提醒我们,撒海当天要穿深色衣服,带块干净的布,到时候可以包一点骨灰自己撒,剩下的由工作人员统一处理。

怎样申请骨灰撒海-1

等了大概三周,接到了服务中心的电话,说撒海定在10月15号,让我们早上8点到码头集合。那天天气特别好,有点风,海面上波光粼粼的。一起去的有二十多户人家,大家都安安静静的,有人手里捧着用红布包着的骨灰盒,有人拿着逝者的照片。船开了四十多分钟,到了指定的海域,工作人员先念了悼词,然后说"家属可以撒骨灰了"。我打开布包,奶奶的骨灰很轻,像细沙一样,风一吹就飘向海里。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带我去公园,她的手也是这样轻轻牵着我,现在她终于回到了喜欢的大海里。船慢慢往回开的时候,我看着远处的海鸥跟着船飞,突然觉得心里很平静,好像奶奶真的变成了海的一部分,自由又辽阔。

怎样申请骨灰撒海-2

现在偶尔想起那天,还是会觉得温暖。其实骨灰撒海没想象中那么复杂,只要提前了解清楚流程,准备好材料,按步骤办就行。如果你的亲人也喜欢大海,或者你觉得这种方式更符合他们的心愿,别犹豫,去做就好。毕竟对逝者来说,最好的告别,就是让他们以喜欢的方式留在这个世界上。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有需要的人,少走点弯路,也少一些慌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