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爷爷走的时候留下一句话:“别给我立碑,把骨灰撒进海里吧,我年轻时跑船,大海才是我的归宿。”当时一家人围在灵堂里,听着这话心里又酸又暖。可真到要办的时候,我才发现自己对海葬一无所知——去哪儿申请?要准备什么材料?流程会不会很复杂?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,缠得人夜里睡不着。

后来我开始一点点摸索。先是在网上搜“海葬申请”,跳出来的信息五花八门,有的说找民政局,有的说联系殡葬服务中心,还有的提到“公益海葬”项目。怕搞错,我先拨通了爷爷生前户籍所在地民政局的电话,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姓李,听我说明情况后,他先安慰了几句,然后详细解释:“海葬申请主要有两种渠道,一种是通过当地的殡葬服务机构,另一种是参加政府组织的集体海葬活动。咱们市每年春秋两季都有集体海葬,现在申请还能赶上今年春天的批次。”他还提醒我,不管选哪种方式,都要先准备好材料:逝者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、亲属关系证明(比如户口本或结婚证),还有所有直系亲属签字的申请书。

海葬从哪儿申请啊-1

准备材料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。死亡证明和火化证明在殡仪馆办手续时已经拿到,亲属关系证明直接去派出所开,工作人员看到是办海葬用的,还特意帮我加急盖章。材料备齐后,我选择了线上申请——通过“市民政局官网”的“殡葬服务”板块,找到“海葬申请”入口,按提示上传扫描件,提交后不到两天就收到了短信通知:“申请已受理,工作人员将在3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确认。”第三天,负责对接的王姐打来电话,她不仅核对了信息,还主动问:“你们对海葬仪式有什么特殊需求吗?比如想撒花瓣,或者念悼词,我们都可以安排。”原来集体海葬不是冷冰冰的流程,还有这些暖心的细节。

到了海葬当天,我们跟着殡葬服务车来到码头。同船的还有二十多个家庭,大家脸上都带着肃穆,却没有沉重的压抑。工作人员给每个家庭发了一束白色的菊花,还有一个可降解的骨灰盒——“骨灰装在这里,撒进海里后会自然分解,不会污染环境。”仪式开始时,船缓缓驶向指定海域,广播里响起舒缓的音乐,王姐轻声念着悼词:“我们带着思念,送亲人回归大海……”轮到我们时,我和爸爸一起打开骨灰盒,看着骨灰随着花瓣落入海面,海鸥在船舷边盘旋,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上,像爷爷年轻时说的那样,温柔又辽阔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海葬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种形式的“回家”。

海葬从哪儿申请啊-2

现在回想整个过程,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顺利完成,其实海葬申请并没有那么复杂。只要提前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或殡葬服务机构,备齐材料,按流程办理,就能帮逝者完成心愿。更让人感动的是,现在很多城市的海葬服务都是免费的,不仅不收费,还有交通补贴和纪念品(比如刻有逝者姓名的纪念牌)。如果你身边也有亲人希望魂归大海,别犹豫,去申请吧——大海会记得每一个关于“归宿”的约定,而那些清晰的流程和温暖的细节,会让这份告别变得平静而有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