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春天,爷爷走了。临走前他拉着我的手说:"别给我立碑,把我撒进大海里,我年轻时跑船,最喜欢听浪声。"家里人商量后事时,叔叔突然说:"要不咱们自己租条船,找个好天气把骨灰撒了?省事又省钱。"这话一出,我心里却打了个鼓:自行海葬,真的能行吗?
带着这个疑问,我先去社区的殡葬服务站咨询。工作人员李姐听了直摇头:"可不能自己来!去年有家人在近海偷偷撒骨灰,被海事部门查到了,不仅罚款,还得把骨灰捞回来重新处理。"她翻出一本《殡葬管理条例》给我看,里面明确写着"禁止在非指定区域进行骨灰抛洒",而海葬涉及海域管理、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的规定,私自操作很容易踩红线。
后来我联系了市里的殡葬服务中心,负责人王主任详细解释了正规海葬的流程。原来合法的海葬需要先在殡仪馆办理骨灰寄存,然后向海葬服务机构提交申请,工作人员会对骨灰进行专业处理——比如装入可降解的玉米淀粉容器,避免污染海洋。出海当天,有海事部门指定的航线,船只会开到距离海岸10公里以上的指定海域,那里水流稳定,能让骨灰自然沉降。王主任说:"去年我们办了23场集体海葬,每场都有公证人员全程记录,家属还能拿到《骨灰海葬证书》,这才是对逝者和大海都负责的方式。"

上个月,我们终于陪爷爷完成了"远航"。那天清晨,殡葬服务船缓缓驶离港口,甲板上站着二十多个和我们一样的家庭。工作人员给每位家属发了白色的菊花,当骨灰随着花瓣一起落入湛蓝的海面时,海鸥突然从云层里飞出来,绕着船舷盘旋。爸爸抹了把眼泪说:"这样挺好,有仪式感,心里也踏实。"回程时,王主任递给我们一张纪念光盘,里面是海葬过程的照片和视频,还有一份海洋环保部门出具的骨灰降解评估报告。
现在回想起来,幸好当初没冲动选择自行海葬。大海看似包容,却需要我们用敬畏心去对待——既要尊重逝者的遗愿,也要遵守法律法规,更要守护这片蓝色家园。如果你身边也有想选择海葬的亲友,不妨先联系当地殡葬服务机构,他们会提供从手续办理到仪式策划的全流程帮助。让逝者体面回归自然,让生者安心送别亲人,这才是海葬真正的意义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