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秋天,我陪着舅舅去给外婆办理海葬手续。外婆生前总说喜欢大海,说死后想变成浪花,跟着潮水去看看世界。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海葬,站在青岛奥帆中心的码头边,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,吹得人眼眶发潮。也是从那时起,我开始留意国内有哪些地方可以办理海葬,发现原来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,许多沿海城市早已开展了成熟的海葬服务,每一片海域都藏着关于告别的温柔故事。

青岛的海葬服务是我最先接触的。那天我们跟着工作人员登上了一艘白色的海葬船,船缓缓驶向黄海中部的指定海域。这里的海水湛蓝,远处能看到零星的渔船。工作人员说,青岛的海葬海域选在距离海岸10公里外的黄海深处,避开了近海养殖区和航道,既能让骨灰自然融入大海,又不会影响海洋环境。仪式上,家属们捧着骨灰盒,在引导下将骨灰伴着花瓣撒入海中,海鸥在船舷边盘旋,像是在轻声送别。舅舅后来告诉我,青岛的海葬服务很贴心,提前一周预约就能办理,还有专业的礼仪人员全程协助,连花瓣和菊花都是免费提供的。

从青岛回来后,我又听在大连工作的朋友说起当地的海葬。大连的海葬地点主要集中在渤海湾东部海域,这里水深流缓,海水自净能力强。朋友的邻居前年参加过大连的公益海葬,据说完全不用花钱——政府不仅承担了船只、骨灰盒、鲜花的费用,还会给家属发放交通补贴。“那天船上有二十多个家庭,大家一开始都很沉默,后来有位阿姨说‘咱们的亲人以后都在这片海里作伴了’,好多人突然就笑了。”朋友说,大连的海葬服务特别照顾老年人,码头有专门的无障碍通道,船上还准备了晕车药和热水,细节处让人觉得很温暖。

海葬的地方有哪些地方-1

上海的海葬服务则透着一股“老派的细致”。去年冬天我去上海出差,偶然在民政局门口看到海葬咨询点,便进去聊了聊。工作人员递给我的宣传册上,把海葬流程写得清清楚楚:提前三个月预约,提交逝者身份证明和家属关系证明,然后选择集体海葬或个性海葬。集体海葬是和其他家庭一起出海,费用较低;个性海葬可以单独包船,还能定制航线。“我们的海葬船都是有资质的,船上有GPS定位,每次撒骨灰都会记录经纬度,家属以后想‘看看’亲人,我们可以提供准确的海域坐标。”工作人员指着窗外的黄浦江说,上海的海葬海域在东海大桥以东,那里视野开阔,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远处的货轮,“很多家属说,看到那么大的海,心里的堵得慌好像也散开了些。”

前阵子和做殡葬服务的表哥聊天,他说这几年南方城市的海葬需求增长很快,尤其是深圳和厦门。深圳的海葬地点在大鹏湾海域,那里海水清澈,常年温暖,很多年轻人选择把亲人的骨灰撒在这里。“有个95后姑娘跟我说,她妈妈生前爱潜水,撒骨灰那天她特意带了妈妈的潜水镜,说‘妈妈你看,这里的珊瑚比你以前去的潜水点还漂亮’。”表哥笑着说,深圳的海葬服务很“潮”,支持线上预约,还能制作电子纪念册,把撒骨灰时的照片和视频存在云端,家属随时能看。而厦门的海葬则带着闽南人的温情,工作人员会准备红绸布包骨灰盒,撒骨灰时还会念一段闽南语的祈福词,“海龙王,土地公,保佑咱的亲人顺顺去,自由行”,听得人心里软软的。

其实海葬地点的选择,说到底是在选一片能让生者安心的“归宿”。无论是青岛黄海的浪花,大连渤海的微风,还是上海东海的开阔,深圳南海的温暖,这些海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接纳着一个个关于告别的故事。如果你也在为亲人寻找这样一片“蓝海”,不妨多了解这些沿海城市的海葬服务——或许某片海域的风,正带着你熟悉的气息,在等你说一句“再见,我们会好好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