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去年深秋,父亲的老友陈伯伯走了。临终前他拉着儿子小陈的手说,想把骨灰撒进东海,说年轻时在舰队服役,大海是他半个家。小陈红着眼眶点头,转头却犯了难:这骨灰撒海,到底能不能自己找条船就办了?
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。去年我在民政局工作的同学告诉我,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接到不少咨询电话,问能不能趁着涨潮去海边偷偷撒骨灰。有位阿姨甚至带着孙子在礁石上撒了老伴的骨灰,结果被巡逻队员劝阻,还差点因为污染环境受处罚。这让我意识到,把骨灰撒向大海不是简单的"尘归尘,土归土",背后藏着不少门道。
真正了解这件事,是陪小陈去殡仪馆咨询的时候。工作人员拿出一本蓝色的小册子,上面写着《骨灰海葬管理办法》。原来早在2003年,国家就出台了相关规定,明确骨灰海葬必须由民政部门批准的殡葬服务机构组织实施。像陈伯伯这种情况,需要先向当地殡仪馆提交申请,填写《骨灰海葬登记表》,还要带上死亡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。工作人员特别强调,私自撒海不仅可能面临罚款,随意抛洒的骨灰袋如果没有降解,还会对海洋生态造成污染。

后来跟着小陈参加了一场正规的海葬仪式,才明白规范操作有多重要。那天清晨,我们在指定码头登上专用海葬船,船上有专业的礼仪人员,还有环保部门的监督员。工作人员先讲解了注意事项,然后把每位逝者的骨灰装进可降解的骨灰坛。当船行至指定海域,全体人员默哀三分钟,礼仪师按照家属意愿,将骨灰和花瓣缓缓撒入海中。小陈捧着父亲的照片哽咽道:"爸,这样挺好,既有尊严又不打扰别人。"
现在越来越多城市推出了公益海葬服务,不仅减免费用,还提供全程礼仪指导。但仍有不少人存在误解,觉得撒海就是"一撒了之"。其实规范的海葬有着严格的流程,从骨灰处理、航线规划到环保监测,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。就像海洋馆的讲解员说的,大海是生命的摇篮,但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。尊重逝者的遗愿固然重要,守护共同的蓝色家园同样不可忽视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