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春天,奶奶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。整理她遗物时,那个磨得发亮的旧相框里,她抱着小时候的我站在老家麦田边,笑容比阳光还暖。可这份温暖很快被现实问题裹住——给奶奶选个安葬的地方,成了我们全家的难题。

老家的墓地价格这几年涨得厉害,好点的位置要十几万,弟弟刚付了房贷,我手里的积蓄也不算宽裕。更让我纠结的是奶奶生前常说“别占着地,以后麦子还得长”,传统土葬既要花钱又占地,总觉得没遂她的愿。那天在社区服务中心看到“生态安葬咨询台”的牌子,我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,没想到这一步,让我对“身后事”有了全新的认识。

国家提倡海葬吗河南省有骨灰海葬办理机构吗-1

咨询台的张姐递给我一本绿色小册子,封面上“节地生态安葬”几个字格外醒目。她告诉我,国家早就提倡生态安葬了,海葬就是其中一种。“你看,”她翻到政策解读页,“民政部从2016年就发文鼓励骨灰海葬,2023年还把生态安葬纳入‘十四五’殡葬事业发展规划,各省市都有补贴呢。”我这才知道,海葬不是“没人管”的事,而是国家大力支持的环保选择——不用占用一寸土地,骨灰撒入大海后会自然降解,奶奶常说的“回归自然”,原来可以这样实现。张姐还说,现在很多人觉得海葬“不体面”,其实是误解,集体海葬有庄重的仪式,家属还能拿到纪念证书,思念也能有寄托。

知道国家提倡海葬后,我立刻想在河南办理。可去哪里办呢?我先打了河南省民政厅的电话,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很耐心:“咱们河南从2019年就开始组织集体海葬了,你直接联系当地的殡仪馆,或者通过‘河南殡葬服务网’在线申请。”我家在郑州,就联系了郑州市殡仪馆的海葬服务窗口。工作人员告诉我,办理流程很简单:先提交逝者的死亡证明、家属身份证,填一张《生态安葬申请表》,审核通过后就能参加省里组织的集体海葬活动。“费用你不用担心,”她笑着说,“省里对海葬家属有补贴,郑州这边每人能补2000块,基本覆盖了所有费用。”原来在河南办海葬,不仅有专门的机构对接,还有政策兜底,心里的石头一下落了地。

今年清明前,我和家人跟着集体海葬的队伍登上了船。海风轻轻吹着,工作人员为每位逝者念了名字,我们把奶奶的骨灰和花瓣一起撒进黄海。看着骨灰随着浪花远去,弟弟小声说:“奶奶以前总说想去看海,现在终于‘住’在海边了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觉得,海葬不是离别,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——大海那么辽阔,就像奶奶的爱,永远包容着我们。回来的路上,同船的一位大叔说,他父亲是老党员,生前就嘱咐要海葬,“以前觉得对不起老人,现在才明白,让土地留给庄稼,让大海带着思念,这才是真的孝顺。”

国家提倡海葬吗河南省有骨灰海葬办理机构吗-2

现在每次想起奶奶,我都会打开那张纪念证书,上面印着“大海为证,生命永续”。国家提倡海葬,不仅是政策的温度,更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理解;河南的海葬办理机构,让这份理解有了落地的支撑——从申请到仪式,全程有人指引,还有补贴减轻负担。或许对很多人来说,海葬还是个陌生的词,但当我们真正走近它,会发现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,更是给未来的礼物。如果你的心里也有一片“大海”,不妨去当地民政部门问问,让思念,在蓝天下更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