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至前的一个清晨,我站在青岛石老人浴场的沙滩上,看着灰蒙蒙的天把海面染成铅色。海风裹着细碎的冰碴子刮在脸上,像小针扎似的疼。手里攥着的保暖泳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,身后是缩着脖子匆匆走过的晨练者,没人相信这个穿短袖的姑娘要下海——毕竟那天的水温显示只有6℃。
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冬天海边游泳。前一晚刷到本地冬泳爱好者的视频,有人在结冰的礁石旁仰泳,海面上浮着零星的冰凌,却笑得比夏天还灿烂。鬼使神差地,我翻出了压箱底的泳衣,凌晨五点就揣着保温杯往海边跑。脱衣服时牙齿打颤的声音比海浪还响,脚趾刚碰到海水的瞬间,像踩进了冰窖,寒气顺着骨头缝往里钻。可当整个人没入水中,身体反而像被唤醒的琴弦,每一寸皮肤都在尖叫着适应。游了不到五十米,脸颊冻得通红,手脚却渐渐热了起来,抬头时正看见一群海鸥贴着海面掠过,翅膀尖划破晨雾,那一刻突然懂了视频里的笑容——冬天的海,藏着夏天见不到的辽阔与静穆。

第二次冬日海泳是在一个雪后的周末,约了朋友去威海的国际海水浴场。刚到沙滩就撞见个穿花泳衣的大爷,他踩着冰碴子往海里走,身后跟着条摇尾巴的金毛。大爷说自己游了二十年冬泳,以前总犯的老寒腿,现在冬天穿单裤都不觉得冷。我们跟着他慢慢往深海走,雪粒子落在海面上,瞬间化在浪里,远处的刘公岛像蒙着层白纱。夏天这里挤满了游客,遮阳伞像五颜六色的蘑菇,冬天却只有我们几个,连海浪声都显得格外清透。游到中途,朋友突然指着礁石喊:"快看!"几块礁石的缝隙里结着薄冰,阳光照上去亮晶晶的,像撒了一把碎钻。那天我们在水里待了不到半小时,上岸时嘴唇发紫,裹着浴巾喝姜茶,却忍不住约着下周再来——原来冬天的海,能让人找回久违的专注,连呼吸都跟着慢下来。
不过要说冬天海边游泳的"坑",我也踩过不少。第三次去烟台的金沙滩,仗着前两次适应了低温,没做足准备活动就往水里冲,结果游了没两分钟,小腿突然抽筋,疼得我差点呛水。幸好岸边有位冬泳协会的阿姨,她教我赶紧往岸边仰漂,用手按摩抽筋的肌肉,还说:"冬天的海水不是夏天的'洗澡水',得把热身当回事。"后来跟着阿姨学了"三步热身法":先在沙滩快走十分钟,再做关节活动,最后用冷水往身上撩,让身体慢慢适应温差。她还提醒,冬天海泳别超过20分钟,水温低于8℃时最好穿氯丁橡胶泳衣,千万别独自下水——这些细节,比任何攻略都来得实在。
其实冬天去海边游泳,从来不是"适不适合"的单选题。它需要你扛住零下的海风,耐住刺骨的水温,更要懂得和自然保持敬畏。但当你在空旷的沙滩上看着日出把海面染成金红色,当冰凉的海水洗去一身疲惫,当冬泳后的暖阳晒得人发困——你会发现,那些战胜寒冷的瞬间,早已悄悄在心里种满了春天。如果你也好奇冬天的海是什么味道,不妨做好准备去试试,但记得:别莽撞,带好勇气,也带上敬畏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