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冬天,爷爷走的时候,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纸条,上面是他十年前写的字:"死后别立碑,撒到海里去,省事儿。"我们兄妹几个围在灵堂前,看着那张纸条红了眼眶。爷爷一辈子在大连海边长大,退休后每天都要去星海公园的海边坐会儿,说大海是他的"老伙计"。决定办海葬后,我成了家里的"跑腿员",跑了好几家殡葬服务中心,也打了市民政局的咨询电话,总算把大连海葬的费用和流程摸清楚了。今天想把这些经历写下来,或许能帮到和我们一样有需要的人。
一开始我最关心的就是费用,总怕"身后事"变成"经济负担"。后来才知道,大连的海葬政策其实挺人性化的,费用比想象中低不少。基础服务费是大头,包含了骨灰撒海的船只租赁、专业人员服务、海域使用许可这些必要开支,我咨询的时候是2800元左右,不同服务机构可能会有一两百的浮动。然后是骨灰处理费,因为海葬对骨灰的细腻度有要求,需要把火化后的骨灰研磨成粉末状,这项费用大概300元,如果火化时已经处理过,这部分可以减免。家属乘船费也是一笔支出,一般一艘船能载20-30位家属,每位家属的乘船费在80-120元之间,按实际人数算,比如我们家去了12个人,这部分就花了1200元。
除了这些必缴的费用,还有些可选的附加服务,丰俭由人。比如鲜花撒海,服务中心有包装好的菊花束,一束50元,我们买了10束,撒下去的时候花瓣跟着海浪飘远,爷爷肯定喜欢。还有纪念册制作,里面会放海葬现场的照片、骨灰撒入大海的视频片段,加上烫金的纪念文字,一本大概200元,现在摆在客厅的书架上,想爷爷了就翻一翻。另外如果需要租用花圈、电子挽联这些,价格从100元到300元不等,我们觉得爷爷喜欢简单,就只选了鲜花和纪念册,这部分附加费用总共花了700元。把这些加起来,我们那次海葬的总费用是2800+300+1200+700=5000元,网上说的"几千元到一万元",其实主要差在附加服务的选择上。
办海葬前一定要提前预约,尤其是在春秋两季的"海葬旺季",最好提前1-2个月打电话。需要准备的材料也得备齐:逝者的死亡证明、火化证明、家属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,还要填一份《海葬服务申请表》,表上要写清楚逝者姓名、骨灰重量、家属联系方式这些信息。我当时就是因为少带了火化证明的复印件,多跑了一趟服务中心,耽误了预约时间。另外要注意家属人数,虽然没有硬性限制,但一艘船的座位有限,建议提前和服务中心沟通,超过20人的话可能需要协调加座,或者分批次参加。

真正到了海葬那天,天很蓝,海风带着咸腥味,和爷爷生前常去的海边一样。船开到指定海域后,工作人员会先念悼词,然后引导家属把骨灰和鲜花一起撒进海里。看着白色的骨灰混着菊花瓣落入深蓝的海水,我突然觉得,比起立碑守墓,让爷爷回到他最爱的大海,或许才是最好的归宿。后来算费用的时候,妹妹说:"其实花多少钱不重要,重要的是爷爷走得安心,我们心里也踏实。"是啊,海葬的费用里,藏着的不仅是一笔账单,更是对逝者的尊重,和生者对思念的寄托。如果你也在为大连海葬的费用发愁,不妨先打电话问问当地的殡葬服务中心,把必缴费用和可选服务列个清单,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,既能满足逝者的遗愿,也能让家属少些经济压力。




